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打土仗

马启光:打土仗

  模仿,是小到生命个体学习成长,大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尤其在儿童方面,他们的语言、动作、技能、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开发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学习无不是从模仿开始的。
  
  小时候就听到过发生在村里老辈人身上的一个真实故事。那是民国二十几年的事情,曹村镇上来了一个戏班子唱大戏,村塾先生安排好弟子们自修功课(写仿、背书)后,自己偷空过把戏瘾。平时先生管教严,弟子们这回可以疯玩一下了。常规的把戏大家已经没有了兴趣,有个学兄竟然出主意说咱也唱大戏来,唱啥,《铡美案》呗!他们竟然把自家给牲口铡草的钢铡子偷偷抬进书坊做道具。大戏开场了,没有锣鼓家伙就用口技、敲打桌子板凳来代替,自然本戏戏文也记不全,就隔七里弯八里的胡乱唱,嘈嚷嚷乱哄哄一片叫好声。他们最看重的是结局,于是两个大师兄把一个小师弟强行押进铡口,明晃晃的铡刀被一个顽皮师兄高高抬着,只等“包公”下令“开铡”。再说先生的戏看了一半,又丢心不下弟子,就匆匆赶回来了。老远就听见官窑(村里用作书坊的窑洞)里喊杀声一片,隔着门缝一瞧,正好看见那瘆人的一幕,吓得咕咚一声瘫软在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先生还算是冷静的,并未破门而入大声喝止,果真那样,握铡把的娃心里一怕手一松,铡口躺着那位的脑袋还不滚了西瓜。先生屏住呼吸,直等到这帮熊孩子闹腾毕了才咳嗽一声走了进去。其结果呢,可想而知,人人一顿爆炒板子管饱。据说气急败坏的先生打折了三把戒尺、两根木棍外加一条桌子腿,主演的那几位挨得最重,出馊主意的那位的沟子肿了半个多月下不了炕。
  
  教训是:有些东西可以模仿,有些则绝对不行。没有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的模仿,完全就是瞎胡闹,甚至还会酿成人命呢。
  
  小时候,《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抗战电影看多了,就会模仿日本鬼子乔装打扮偷地雷、刨地雷的一些情节,实在有趣得很。有一天,一个伙伴神秘的说他会造地雷了,大伙儿自然说吹牛,缠着他造一个给大家看看。机会终于来了,他让我们在一个半人高的埝头下远远埋伏着,他自己先把一个空墨水瓶半埋在埝头上,然后把一把砸碎的生石灰块塞进瓶里,给里面快速注满水,立即拧紧瓶盖,一个翻身,猫着腰顺着埝根跑一段后就趴下一动不动。这时瓶子在冒白气,气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砰”一声,瓶子炸了,玻璃碎片带着白烟四处飞溅,幸亏人离得远没伤着。自然,这么大的响动大人们不会不知道,结果就是一通拳脚伺候,让我们都长了记性!这土雷太刺激也太危险,操作难度也太大,我们以后在玩打土仗时是被作为违禁武器坚决不用的。
  
  三年前有部潘长江、郭达主演的抗日神剧《举起手来》中有个小鬼子骑猪挥刀前进的情节,令人捧腹。而回想儿时玩骑狗骑羊的故事,一点也不比电影里搞笑哩。那时候男孩子爱玩木大刀、木头枪、炮壳枪(用手枪、步枪的弹壳制作,可击发炸药)、链子枪(用自行车链环制作,也可击发炸药),模仿着电影里李向阳、杨子荣、双枪老太婆等等英雄人物形象,有鼻子有眼,玩的不亦乐乎。自制枪的炸药只有在春节有鞭炮的时候才有,平时搞不到,但这也难不住我们,家里锅台上、油灯窑窝里的火柴常常会不翼而飞,其火柴头便成了安全性较高的弹药。

  那时候,家家都养猪养羊,孩子们后晌割草放羊(学生每日在校是两晌时间,后晌是不用上学的)。一是猪羊粪交生产队计工分,再说自留地里也要上粪;一是猪羊养肥卖了能贴补家用。放羊割猪草几乎成了我们每日的必修课。羊儿都放在山坡上,放羊娃都聚在山下的平地里,做游戏,打土仗。
  
  最喜欢玩的是一种叫”扑城”的游戏,把伙伴们按实力强弱搭配成两队距十来米站定,队员们手挽手形成人墙对峙,然后叫阵呐喊。攻守双方你一句我一句:
  
  “金金牛!”
  
  “上马城!”
  
  “马城开!”
  
  “叫谁歪?”
  
  “叫你**扑城来!”
  
  然后被点到名的人就向对方阵地冲去,冲开了人墙就算赢,可以领走对方一名队员壮大自己的阵营,冲不开就只能当俘虏了。下一波就交换攻守方,以此类推,直到一方被消灭。这个游戏有个战略战术问题,点对方扑城的人必须是相对最弱的,攻方也是找准守方最薄弱的环节进攻。
  
  还有一种是打土仗,先是把人马分成势均力敌的双方,用石块垒成城墙掩体,戴着杨陀螺蔓扎成的伪装帽,“城墙”上堆放一些土疙瘩作弹药,但等“司令员”一声令下,双方就攻城。土弹横飞,喊杀声一片,身手敏捷者总会躲开“子弹”,等攻下对方城堡时,大家一片欢呼。
  
  大概是受电影、小人书上跃马挥枪英雄人物影响,我们也玩骑羊打仗。挑出个头大的羊当坐骑,手里挥着木头枪木头大刀冲锋陷阵。其实呢,羊儿又不像战马那样驯练有素听话,往往猛地一蹦,窜出好远,背上的“英雄”被掀翻下来,嘴啃泥土,丢盔撂甲,那个狼狈样呀,逗得大伙儿前仰后合,捂着肚子乐。
  
  东沟里有兄弟俩,更是淘气。他们家看的一只羯子绵羊又肥又大,骑着可以上山放牧呢。有一日兄弟俩突发奇想,趁大人们午睡之际,把羊牵到正在耕着的地里,给套上耕牛那一套,硬教羊儿犁地哩。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就是现在回想起来,还叫人津津乐道,是不是很科幻、很童话的呀。
  
  总之,那时候穷山村里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辛,缺吃少穿,但真的不缺乏童年乐趣哩。那种乐趣,是现今环境优渥的福二代们难以体会的呀。当然现在的孩子们的玩具玩法实在太丰富多彩了,哪个娃娃的玩具没有几大筐,电脑、手机里有海量的动画游戏,也可以去儿童游乐场乐翻天,现代父母谁还会让自己的宝贝蛋去玩那些危险的游戏呢!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打土仗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