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是怎样从一种普通的动物走向生物链的顶端】

原文标题:《每一页都是知识点,这本人类科普太绝了!》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本周即将迎来国庆假期,朋友们是不是跃跃欲试,准备与旅游的人群做斗争了呢?

所以,我们为大家选取了一本非文学题材的作品——《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带你走进人群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出自于以色列年轻作家作家尤瓦尔·赫拉利:

他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也是个青年怪才,历史学、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拥有大批青年粉丝。

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是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这本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

那么,这样一本书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全世界的人为它倾倒呢?

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共读。

你知道吗,1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生活着至少6种不同的人。

但时至今日,世界上却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柴犬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如今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里发现的原始人手印,到飞上月球踩下第一个足印,

人类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界里:

我们将自己定义为中心,物质和科技的浪潮不断翻新,人超越了动物的尺度,而我们也早已不再把自己当作动物来看待了。

对于其他动物而言,我们或许凭借这颗头脑,而成为了有如神性般的存在。

而《人类简史》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摒弃了“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等固有的强者观念。

也勇敢地抛开了潜意识里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并把我们自身对自己的认知全部清空,而将人类定义为“动物”的一种,然后在“太空间谍卫星的高度”之上加以还原我们一路发展而来的真实状况。

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强者,在成为强者之前,人类也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与蛰伏期。

而读这本书的另一要义其实在于:

哪怕今天人类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生物,也该保持平和、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他人与其他动物。

但这并不仅仅是一本人类历史的科普书:

这本书提出了个体生存的最终要义: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网友打趣说,门卫大叔才是真实的哲学家,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对路人进行这样的“哲学三问”。

而这些问题,又确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命题。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理清了个人存在的基本要义,而且提出了对于我们所存在的社会生活的见解。

这本书将带领你从多个维度、多种学科的角度去考量这些问题。

并且打通10万年前的时间线,重新定义存在与历史,在一个宽泛的尺度里去审视人类自身,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

在具体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

2、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又一个衰亡又兴起?

3、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

这些问题,指涉的不仅仅是社会与文化,更是涵盖了宗教、法律、国家、信仰等。

而《人类简史》就是当这些不同层面问题的当代阐释。

书中首先提出了几个概念:

1、 首先是“属”

所有从同一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都属于同一个“属”,例如:狮子、老虎、美洲豹都属于豹属。

同理,人也有一个人属,而不同的属之间是无法通过交配繁衍的。

例如:马和驴的混种是骡子,但是骡子没有生育能力,所以混合后的种族仍然无法繁衍。

2、其次是“科”。

“科”的范围比“属”大,不同的“属”可以汇总成一个“科”。

例如:狮子、猎豹、家猫都属于猫科;狼、狐狸、豺都属于犬科;

而不同“属”的人则都属于“人科”,这个人科便是“猿”。

3、再次,是“智人”

为了方便区分,作者先将拥有同一祖先的现代人统称为“智人”。

智人一直希望自己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仿佛整个科只有自己的存在,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远房亲戚,甚至没有父母。

但遗憾的是我们所属的人科不仅成员众多而且十分吵闹,因为他们是一群巨猿。

现代人类全部源自于同一个祖先吗?

那其他“人属”的人都去哪里了?

1、最初的“人类”大家庭

现代人类的亲生“母亲”猿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智人”,另一个就是黑猩猩,即其他猩猩族群的祖先。

与此同时,作为“母亲”的猿又拥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于是,我们智人就有了许多表亲或堂亲。

“一家人”开始是生活在一起的,大约200万年前,家里的部分成员开始出门远行。

他们分别去了不同的地方,并且为适应新环境逐渐进化成了不同的样子。

演化的结果就是:

各家比较聪明的孩子脑容量明显变大,成为人类,而脑容量始终较小的一群则因为智力不够,停留在了猿的水平,而且这个进化速度是很快的。

如此强悍的脑容量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类更聪明呢?

聪明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制造出汽车和枪炮,让我们的移动速度更快,攻击力更强。

不仅如此,较大的脑容量带来的是惊人的能量消耗,导致人类的其他肢体部位相较于智力不发达的猿类要脆弱很多。

更比不上其他非猿的大型动物。

除脑容量之外,人类另一特征就是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解放了我们的双手,使我们更加灵活,可以制作和使用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

直立状态使得人类的脊柱受压,臀部变窄,女性产道宽度受限。在生产时,为避免伤亡只能在胎儿头骨还未成熟就让生产提前开始。

因此可以说,所有的人类都是早产儿。

除了人类自身的演变,在通往食物链顶端的过程中,火的使用意义重大。

从80万年前人类发现火种,到30万年前可以熟练使用火作为工具驱赶野兽或烧毁森林,再到食物的烹煮。

进食熟食大大减少了人类的消化时间和难度,促使肠道变短,从而更多的热量留给了大脑。

大脑有了充足的能量来源,更加发展得迅速。

科学家认为,烹煮食物和人类智力的发展直接相关。

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以下人类和其他非人物种,就不难看出,人类的食物链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2、“亲戚们”都去哪了?

为何最终世界上只留下了一种人类?

这期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生物学家们给出了两种解释:

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

也就是说智人在访亲探友的过程中,与其他“人属”的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最终相互交融、繁衍后代。

另一部分则主张,替代理论——

“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种或是为争夺资源被智人赶尽杀绝,或是在物竞天择中逐渐淘汰。总之,全世界的“亲戚们”最终都被“智人”取代。

既然“智人”能胜出,就一定有胜出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智人掌握了一门独有的语言。

这种语言的出现让智人跨过认知革命,迅速地从所有物种中脱颖而出。

那么,掌握了语言的智人,又有何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与特点呢?


文章存档:《人类简史》读后感

系列文章: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是怎样从一种普通的动物走向生物链的顶端】
《人类简史》读后感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也蛮复杂啊】
《人类简史》读后感 【喜欢这种人类学,社会学相关的文章】
《人类简史》读后感 【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类简史》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绝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人类简史》读后感 – 知识就是力量。置理名言。
《人类简史》读后感 【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乐,但不会永远持续】



精彩点评:

1,解读: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第一章,阐述了200年前,地球上曾经活着6种不同的人,但时至今日却只剩下我们自己。作者把同一祖先的现代人统称为“智人”
,智人希望自己和其它动物不同,并凭借一颗头脑而成为了神性一般的存在。除了脑容量的发展之外,人类另一特征就是直立行走,这个理由就是智人掌握了一门独有的语言,那么掌握了一门语言的智人又有何种表达方式呢?期待明天分享。

注:刚刚写完又蓝屏了,不意思了,只好重写并打乱了思绪……

2,让尤瓦尔·赫拉利带领我们走进他写的《人类简史》,认识我们人类自身,这是风靡世界的科普读物里的良心之作,作者为我们科普了几个概念,比如“属”“科”和“智人”,并为此一一加以阐述和论证,并为我们弄清现代人类的亲生“母亲”猿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智人”另一个是“黑猩猩”,其中各家比较聪明的孩子脑容量大的成为了人类,即“智人”,而脑容量小的父母因智力不够,还停留在猿的水平。

我们不禁好奇,智人为什么能胜出呢?原来是因为智人掌握了一门独有的语言,该语言的运用,使智人强大到可以改变其他物种和智人自身的命运,这种语言的出现,让智人跨过认知革命,并迅速从所有物种中脱颖而出。

3,“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门卫大叔才是真实的哲学家~喜欢这类书,有趣,有意义!“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国庆节就是它了!还再看一遍法国人拍的<智人>,一起!祝大家节日好心情

赞(1)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人类简史》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