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死于威尼斯》读后感

原创 思思 心如朗月

刚读完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名作中篇《死于威尼斯》,开始另一部同样是他的作品《特里斯坦》。

托马斯曼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自己对这篇《死于威尼斯》也是评价甚高:“《死于威尼斯》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结晶品,这是一个结构,一个形象,从许许多多的晶面上放射出光辉。它蕴含着无数隐喻;当作品成型时,连作者本人也不禁为之炫目。”

托马斯曼对景色对梦境的描写,出神入化,文笔细腻生动。是公认的二十世纪德国语言大师。他笔下的场景,细腻详尽如就展现在眼前。他的小说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在情节、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是认真思考、每个词都仔细斟酌过的。

在故事中,他把现实与梦境、真实与幻觉、记忆与印象交织在一起。主人公阿申巴赫是一位正直清高的有名作家,于是作品中还穿插了阿申巴赫对人生和美学、还有精神生活的思考和探索。

主要的故事情节是,阿申巴赫孜孜不倦的创作,力攀文学艺术的高峰,但长年累月的辛劳,使得他感觉非常累,想要放松一下,于是选择了威尼斯作为休假目的地。他在威尼斯待了很久,在饭店遇到一个波兰籍的男孩。他觉得男孩长的非常美,甚至后面认为男孩就是美的化身。于是他开始每天期待见到男孩,渐渐陷入一种反常的爱里不能自拔,神魂颠倒。不久后,威尼斯瘟疫爆发,外国游客纷纷离开。而阿申巴赫明知危险,却不肯离开,宁愿每天都远远的看着那个男孩,最后有一天,死在了海滩边。

整本书读完一共做了十九个摘抄。与你分享一些精彩。

个人觉得最精彩的,是下面这段关于海上日出描写:

天际开始展现一片玫瑰色,焕发出明灿灿的瑰丽得难以形容的华光;一朵朵初生的云彩被霞光染得亮亮的,漂浮在玫瑰色与淡蓝色的薄雾中,像一个个伫立在旁的丘比特爱神。海面上泛起一阵紫色的光,漫射的光辉似乎在滚滚的海浪上面翻腾;从地平线到天顶,似乎有无数金色的长矛忽上忽下,闪烁不定——这时,熹微的曙光已变成耀眼的光芒,一团烈焰似的火球显示出天神般的威力,悄悄地向上升腾,终于,太阳神驾着疾驰的骏马,在大地上冉冉升起。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死于威尼斯》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