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美人笑,天下崩

杨盾

有人说,去桂林看石头,来陕西看坟头。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陕西的坟头,这与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有关,周秦汉唐的华夏格局,足以使它名垂千秋。
陕西的坟头,有哪些呢?我们当从华夏之祖的黄帝陵开始,南下去看骊山的秦始皇陵,乐游原上的茂陵(汉武帝,以及那个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昭陵(唐太宗)与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除此之外,还有陕北的扶苏墓、路遥墓,汉中的张骞墓、武侯墓(诸葛亮墓)韩城的司马迁祠,以及白水的仓颉墓与仓颉庙。
去陕西,有一地是必去的。那就是骊山。为什么说骊山呢?不是因为在那里有秦始皇陵的缘故,也不是因为那里有华清池与兵马俑的缘故,而是因为骊山上的烽火台,就是周幽王戏诸侯的那个地方。
周幽王戏诸侯的烽火台,只是为了博得美人笑(褒氏),最后带来的结果是,犬戎破城,周幽王被杀,褒氏被掠走,至于那个引兵报申侯(周幽王的岳父),结局如何不得而知。西周因此而亡(当然周幽王的昏庸虽然占据了很大因素,但是自周厉王时代,此种衰势就已抬头),周平王带着王室去洛阳,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便拉开了帷幕,最主要的政治格局的东移,使得陕西地域有了近五百年的空档期。
到了秦的崛起,以及咸阳的诞生,岌岌可危的洛阳似乎已不足于再做为天下共主的王城而存在,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又一次回迁入秦。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在对关中赋予“长治久安”之后,一座横空出世的“长安城”便诞生了,而被誉为“东都”的洛阳,始终处于一种辅助的作用。
王莽的篡政,董卓的兵火之灾,似乎也没有怎么动摇长安做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而唐末的落第书生—黄巢,却改变了长安的地位,以及中国后世的历史走向(一家之言),于是在宋元明清后,陕西再无缘于中国政治中心的地位,政治中心在东移、南下之后,于明成祖朱棣之手北迁后,终成定局。
骊山,或许在中国的名山之中,并不能算做上乘之山,然而周幽王曾戏过诸侯的“烽火台”,又何尝不是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或许孔夫子嘴里的“礼崩乐坏”,大约便是从周幽王这就已开始了吧。而华清池呢,又何尝不是大唐的转折点,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池》,都写尽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以及因他们而起的安史之乱。杜甫的《兵车行》,虽也触及颇深,但与李白的《忆秦娥》相比较,此种意味却大不相同。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无论是褒氏,还是杨贵妃,做为女人她们拥有的倾城倾色的美貌不是她们的错,在男权社会中,享受美色是君王的事,朝代更迭也是君王的事,只是到了史家或者文人墨客眼中,似乎便有了一种“红颜祸水”的定论,难道只是因为她们没有“长孙皇后、马皇后”的母仪天下的德性吗?
这又让我想起了冲发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倘若没有陈圆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会继续延续下去吗,倘若没有陈圆圆,满清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入主中原吗?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似乎总是在无意间改变历史的进城,不止在中国。那个希腊神话里的海伦,不也是在改变着男人之间的关系吗?
骊山还在,是做为一座自然的山存在着,也是做为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而存在着。人们之所以接近它、膜拜它,是在反思,还是在留恋。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美人笑,天下崩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