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读王阳明(7)——什么是“知行合一”

几个观点的来处
我在许多场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遇到许多家长,都给我说过一模一样的话:“我的孩子很聪明,可就是不努力学习,如果他努力学习了,成绩一定很优秀。”碰到这种情况,我会含蓄地表达这么一个意思:“你的孩子一点儿也不聪明,相反,却非常愚蠢。因为他连‘聪明’这样的天赋都不懂得利用,白白糟蹋了所谓的聪明。”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而且许多学生由于这个原因,尤其到了高三真的会生病。对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过,也曾在许多场合提到过,主要观点是之所以压力过大,只是因为没有将压力转化为行动力。压力过大,那首先是想得太多,只是想而不行动,当然会出问题。
我也给家长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的家长讲过,你哪来那么多的道理?你整天絮絮叨叨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能听进去吗?现代社会,孩子懂得的道理还比你多。你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去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中间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
这就是阅读、思考与自身职业的无缝衔接了,教育学生如此,其实世间事哪个不是如此?孩子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成人也一样;教师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父母、作为公务员、作为医生、作为各级各类领导,也一样。而这里所说的类似观点,就是建立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观点基础之上的。

弟子的迷惑
什么是“知行合一”?这个观点还是比较难理解的。就是王阳明最器重的弟子徐爱,在初次接触到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和黄绾(官至礼部尚书)、顾应祥(官至兵部侍郎)反复讨论后,仍不得要领。所以,只能向王阳明求教。
在求教过程中,徐爱举了一个例子:老师你看啊,现在的人哪,都明白对父母要孝顺,对兄长要尊敬,这是“知”吧?可在实际生活中,却既不能孝,也不能敬,也就是说不去“行”;可见“知”是“知”,“行”是“行”,这分明就是两回事嘛。
还是拿教育来具体补充一下:你看那个老师,他知道要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这个道理你如果让他这个借助职业把口才培养得很好的人来讲,他可以讲得天花乱坠,眩人耳目,可在实际工作中呢?他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磨洋工,关键还传播负能量,说这个工作如何没意思,如何折磨人,搞得与他接触的年青老师都觉得前途黯淡,沮丧不已。这显然是“知”是一回事,“行”又是另一回事。

王阳明的观点和例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这一观点提纲挈领,极为重要。他鲜明地指出:“我”所说的“知行合一”,就是知道就去行动,从来没有知道却不行动的,知道而不行动,那就等于是不知道。然后他举了几个例子:
“如好好色”,就是喜欢美丽的颜色。你看到了艳丽的色彩,这属于“知”;你喜欢艳丽的色彩,这属于“行”。在你看到那种色彩的时候你就情不自禁地马上喜欢它了,而不是你先看到那种色彩(知),然后心里想,这颜色好啊,我要喜欢它(行)。这就是“知行合一”。
“如恶恶臭”,就是厌恶难闻的味道。你闻到了刺鼻的味道,这属于“知”;你厌恶刺鼻的味道,这属于“行”。在你闻到那种味道的时候你就不可遏制地马上厌恶它了,而不是你先闻到那种味道(知),然后心里想,这味道坏啊,我要厌恶它(行)。这也是“知行合一”。
进一步说,味道难闻是吧?可如果一个人得了感冒,鼻塞了,那种味道他根本就闻不到,即使发出恶臭的东西在他面前,他也不会特别厌恶。这就是他“不知”(没有闻到),所以便“不行”(不加厌恶),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知行合一”。
王阳明进一步说:
比如,一个人很孝顺,那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顺,这样才能称他为“孝顺”。不能因为他只说了些关于孝顺的话语,就可以称他为孝顺(他知道孝顺而且做到了孝顺,才称得上是孝顺)。
一个人知道疼痛,不是只知道疼痛这个名词和意义(知),而是他自己真痛了(行),才知道疼痛(“知行合一”)。
一个人知道寒冷和饥饿,不是只知道寒冷和饥饿这些概念和内涵(知),而是他自己真的寒冷和饥饿了(行),才知道寒冷和饥饿(“知行合一”)。

这个很重要
在王阳明,他认为“知”与“行”是不可分开的,只有“知”与“行”合一了,才能叫“知”,否则,那就是“不知”。联系我们前面所举的现象,就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学生,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你也知道你应该努力学习,但你却消极怠惰,虚与尾蛇,敷衍了事,这就说明你根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如果真知道,你早就付诸行动了。
作为一个老师,你知道应该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但你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你表演的是一套,你实行的是一套,这就说明你根本不知道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你如果真知道,你就不是这么个表现。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王阳明看来,“已被私欲隔断”,这话直指要害。毫无疑问,就是“私欲”。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享受怎么来,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纵然知道,可为什么要“行”,而且是辛苦地“行”?随之,各种歪理、各种狡辩、各种借口,都来了,于是,不但自己成了废物,而且影响到整个风气。
王阳明的课后思考题
想一想,为什么我提出的“知行合一”是最为紧切实在的功夫?
为什么许多人非要把“知”和“行”分开,这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我非要说“知行合一”,目的是什么?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读王阳明(7)——什么是“知行合一”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