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目标感》读书笔记 -培养目标感

罗斯福总统夫人安娜·埃莉诺当年在本宁顿学院读书时,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他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将军热情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她回答说:“随便吧。”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的确如此,从小到大,我们也会制定各种“目标”:考试拿到高分、工作升职加薪、结交更多优秀朋友……可为什么最终有些人的人生成功而幸福?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生却充满波折和哀伤?决定一个人未来不同人生轨迹的关键性因素到底是什么?

在心理学家威廉·戴蒙看来,以上这些“目标”都只是特定的行为指标,而不是真正的人生目标。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目标呢?

他在《目标感》一书中写到:“真正的目标是一种终极关切,是关于‘为什么’问题的最终答案。”目标是把“我”和世界连接起来的真问题,它能帮我们校准人生的每一步动作,还能赋予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

作者在书里打了个比方,他说:一个掉进水里的人,要想不沉下去,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游泳。因为只有在方向明确的运动中,人才能保持镇定,并且最终抵达岸边。这个比方里,落水者求生的欲望就好比一个人的目标感:疏离者毫无目标感,他们会直接放弃挣扎,任由自己沉下去;空想者有模糊的目标感,他们想要挣扎,却找不到合理的发力方式;浅尝辄止者找到了某种发力方式,能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他在水中从容地漂浮着,看起来好像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但他目光局限在自己漂浮着就好,他还没有抬起头望向岸边,还没有把自己的目标锚定在岸上,也正因为如此,他还没办法朝着明确的方向稳定地前进。

因此,目标感不是一张望不到头的待办事项的清单,而是一只直指人生目地的罗盘。你或许看不清终点的样子,但你当下的每一步行动,都能向那个笃定的方向,靠近一点点。

如果你对未来仍然举棋不定,这本书能帮你厘清好目标的必备元素和实践步骤;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这本书更能提供一个具体的锚点,教你协助孩子找到他的未来方向。

本周三晚19:30,武小城读书会第168期,我们一起共读《目标感》。(保存至手机相册,用QQ扫码入群,届时将会线上直播)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目标感》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