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电影《你好 , 李焕英》何以走红

电影《你好 , 李焕英》何以走红

作者:庾日升

牛年贺岁影片《你好 , 李焕英》,出人意料地飃上了高上座率,火爆走红,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人们新年过年娱乐的热点、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为探究竟,最近,我特意跑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看完之后,似乎寻到了走红的蛛丝马迹,愿与大家分享。一观之得,一己之见,如果不妥,敬请勿喷。
电影《你好 李焕英》,讲述了发生上世纪80年代在某个集镇的故事,影片的主题就是再现人间至真至纯的亲情,有母爱情,有母女情,还有姐妹情。李焕英(老演员刘佳扮演)是影片主人公女孩贾晓玲(由贾玲扮演,也是该片的导演)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省吃俭用为女儿着想,而女儿却在顽皮任性长大,但她的顽皮任性没有脱离本分善良的轨道。穿越后,李焕英(由张小斐扮演)与贾晓玲成为表姐妹关系,情同母女,形影不离,相互关爱,相互激励。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深奥,但影片讴歌的基调是鲜明积极的,这就是致敬母爱,天下的母亲都是无私地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李焕英宁可苦自己也不能苦贾晓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谢母恩,长大懂事后的贾晓玲想感恩母亲,可一场车祸让她永远失去了妈妈,“子欲养而亲不待”,于是穿越后的贾晓玲把全部的感恩送给了表姐李焕英;家长教育孩子要合乎天性,不要求全责备,拔苗助长,孩子可以天真顽皮,但不能丢掉善良、没有进取,李焕英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样的主题、这样的基调,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也是当下全社会迫切需要的,人心所向,非常能够引起人们共鸣思考,非常容易激起人们情感波澜,这恐怕是影片走红的重要原因。如果再作一些深入剖析,影片还充分体现了“四感”,或许为走红添加了有力的砝码。

首先是生活感。影片中所有画面生活气息浓郁,平常而贴近生活,不造作而接地气,仿佛就是我们昨日的生活场景、生活轶事,把普通生活常态演绎得生动有趣甚至是喜剧化,感染人们,感同身受,格外真切,李焕英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慈祥伟大的母亲,贾晓玲就是我们身边一个可爱又有些淘气的女孩。艺术必须贴近生活,正是影片富有浓郁的生活感,自然一炮打响。
其次是真实感。母亲李焕英为了女儿到学校受老师批评、风雪中送女儿上学、骑自行车带着女儿跑路等等,这些镜头爱意满满、真实可信,是作为一个母亲的地道行为。表姐李焕英的一言一行就像个表姐,或者说像个妈妈,既爱着、护着表妹,又不像她那般天真,人物定位及表演很真实。贾晓玲就是生活中千万个女孩中的一位,外形富有男孩性格,内心富有多元性格,影片既没有把她塑造得高大上,也没有把她表现得一无是处,而是集善良、豪爽、顽皮于一身,善良体现在她懂得感恩,知道母亲养育之恩的不易,在母亲车祸后她哭得惊天动地,连呼没有做一件让母亲开心的事情,在穿越后,她视表姐为母亲,把感恩之情全部洒在表姐身上,甚至为表姐找对象牵线搭桥,希望表姐过得好,符合常人心理;豪爽体现在她好强不服输,为表姐买电视、化工厂女子排球比赛、不惧小混混等镜头就比较经典,还体现在她是个性情之人,常常哭哭个痛快,笑笑个开怀。顽皮体现在她做了个假本科录取通知书、喜欢闹腾上,影片开场白一语中的,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可她是个雕,说得特别形象。人物形象的真实,加上表演的真实到位,很容易在人们心中泛起浪花,觉得就是生活中的我、你、他。

再次是年代感。影片真实再现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生活状态,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有明显的年代痕迹,买东西凭票、看电视稀奇、谈恋爱划船、女排热等等就是那个年代真实符号,一些生活场景是那么的眼熟,比如商店、电影院、化工厂,很容易引起中老年人的联想和感慨,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时代在进步、生活在提高,从而珍惜今天、奋斗当下。影片的年代感时下稀奇,帮人们回忆了过去,为走红增色不少。
最后是奇特感。影片的表现手法不多见,有些奇特,主要情节都是靠穿越时空来完成的,让时光倒回了20年,把贾晓玲和李焕英变成了表姐妹关系;影片集正剧与喜剧一体,融常态与滑稽于一身,也颇为奇特,导致有一半把人们笑得前仰后合,有一半又把人们弄得痛哭流涕,悲喜交加;再加上多数演员是老牌演员、喜剧小品演员,上乘的演技把这种奇特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俏皮台词也不少,印象深的一句台词是李焕英和沈光林谈恋爱,把“焕英光林”耦合成了“欢迎光临”,比较搞笑。由于奇特的东西含有创新成分,而创新的东西是很能博人眼球的。

要说这部影片不足,我认为在穿越方面有些突兀,让人有些费解甚至不解。或许是新表现手法之故,人们还不能很好接受所致。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电影《你好 , 李焕英》何以走红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