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读书笔记 -遵循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做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伟大的教育服务灵魂

平凡的教育服务身躯

二零二零 开启鸿运

2020 Happy New Year

01

说起教育,便有着聊不完的话题,从胎教到终身成长,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教育。我也很喜欢推荐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像吴晓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塔拉·韦斯特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艾莉森·高普尼《园丁与木匠》、《孩子如何学习》等等,都曾做过介绍,那些独特的见解和内涵,皆为诠释教与学的完美融合以及改变人生的无限可能。

这次推荐近期读完的两本书,皮耶尔·费鲁奇《孩子是个哲学家: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和吴晓玲《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实战手册》。同为一类书,便放在一篇文章里讲了。一中一外,有所对比,也颇显趣味。

02

作者虽有国籍之别,理念实则殊途同归,都是以意大利幼儿教育思想家、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思想为根基。正因为有了蒙台梭利的筚路蓝缕之功,意大利的幼儿教育及相关领域才有了如今蓬勃发展之态。皮耶尔·费鲁奇便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孩子是个哲学家》其实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亲的书,蕴含着育儿和生活观念的根本变革。同时也以孩子作为标尺,来衡量成人世界所丧失的东西,甚至于生活观念、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的根本性缺失。

我们普遍观念是习惯于按照“我们能教给孩子们什么”来思考,其实我们更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可以从孩子们那儿学到什么。他们所拥有的是我们久已失去的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和独创性,这些被岁月抹去的优势,难道不应该为我们所珍视吗?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则是通过现实案例,辅导父母如何在家庭中扮演好协助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如何真正地在家庭中实践蒙氏教育。

其核心观点在于“协助者”与“帮助者”的区别。父母是否愿意让出孩子成长的主导权,从“孩子想自己吃饭就可以自己吃饭”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走向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抉择的尊严之路。使他服从真理,而不是你我认为的道理;使他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而不是为你我的奢望负责。父母是否愿意把原本属于孩子的自由还给他,让他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做他自己。

03

我们总爱把过多的期望加注在下一代身上,那些大人自己完不成的梦想,那些艳羡的别人的成就,那些本不属于孩童所承受的精神枷锁,被义无反顾的以爱的名义,无情地裹夹在他们的脖颈之间。

对任何人来说,背负着期望的重担而生活都令人疲惫不堪,何况对于性格处在形成期的孩子而言。期望会阻止孩子按照自己内在的规律发展,因为它是从外部施加一个武断的标准。当我们放下那些缥缈虚荣的期望,便能与孩子接触得更深,彼此都更开心。

孩子痛苦的一个主要来源是成为他们不想成为的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这种无力做主的感觉,会导致消沉和沮丧。久而久之,逆来顺受成为了性格的一部分。

再幼小的孩子都是一个不想被安排、被替代、被强行帮助的尊贵个体。不管做什么,如果是通过自己完成的,他们都将获得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成就和尊严。而这种感觉会伴随他们的一生,暗示着他们的一切,这是时时被父母监管着,被剥夺自主权的孩子所无法体验的生活。

我们总喜欢拿大人的一套标准来要求孩子,剥夺孩子“自己做”和“做自己”的权利。看不清本质的根本是那些无知的家长,“别人家的孩子”就像幽灵般缠绕着多少家庭。殊不知,只有每个人的不同,才能填补这个世界的空白。

04

我极不能忍受一些家长的做法,不断地提醒孩子:“当心!”“别碰那个!”“回来!”;孩子不小心摔一跤,不是教其勇于面对,却是怪罪地面,简直愚蠢至极。这种方式只会培养出胆小拘谨,责任意识淡薄的孩子。

这些家长遵循守旧,又无终身学习能力,喜欢唯我独尊,对精神勒索毫无概念,反过来却听不得良言,识不得科学。他们自以为是的爱,才是对下一代的最大伤害。如果没有育儿观念上的根本变革,内心不经历一场思想风暴,这些恶性循环是万难破解的。

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为儿童提供环境,以保证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各项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提供孩子一个专心做事,没有干扰的环境。大人时不时端茶送水、喂这喂那、指指点点,这些都是干扰,别说孩子,大人都没法专心做事。每次随意打断孩子的活动,都可能会摧毁他刚刚要构建起来的某个经验和能力,下次他又得重新来,从而久久不能专注,以致再难养成专注的习惯。

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的自发性活动,不破坏、不打扰、不干预、不轻视、不评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孩子有选择做什么的自由、不被打断的自由、不被强制安排的自由、独立思考的自由。把原本属于孩子的自由还给他们,让他们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做他们自己,尊重他们成长的自然法则,尊重他们想成为自己的愿望,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结语

其实,没有哪本书是可以教会父母如何去养育孩子的,我们所追求的是科学的教育理念,而非单纯的教育方式。一旦教育有了明确的期望,一旦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实际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画虎不成反类犬才是教育的悲哀。

大家会渐渐发现,无论中外,无论文化差异,教育理念已渐趋统一观点——一个由人性、自由、独立、自我价值所构成的理念。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Second Year

天添书香阁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