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书笔记 |《旅行之木》星野道夫:顺着与生俱来的洪流

巴掌大的文库本,柔软的纸页,细腻又清爽的游记随笔,这本书最适合独自一人在安静的夜里阅读。

灯光最好是不刺眼的暖黄色,窗外也许有零落的雨声,深吸一口气,你就可以潜入星野道夫的世界。

星野道夫1952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是日本国宝级的生态摄影师。1973年20岁的他第一次踏上了阿拉斯加的雪原,1978年他再次回到这里,便再没有离开。他在这个极北之地度过了近二十载的光阴,直到1996年他在俄罗斯堪察加采访时遭棕熊袭击不幸身亡。

这本小册子是纯文字的,写作于1993年至1995年间,33篇札记,记录下他在阿拉斯加的生活、旅行和所思所悟。

作者 星野道夫

虽然在这本书里没法直接看到他镜头下壮美的风光和灵动的生物,但仅凭文字,我便仿佛可以触碰到极地白夜日光的暖意,听到远处传来冰川断裂的嘎吱声,感知到伴行的鲸鱼、踱步的驯鹿和冬眠的熊那和缓的呼吸。

阿拉斯加在他的笔下全然不显得凛冽,反而十分温柔。

那儿的四季「像翻书页一样干脆分明」。

融雪的早春,屋顶的积雪滑落砸坏了阳台,星野吓了一跳,却说那是春天的脚步声。短暂但鲜活的夏季,有无数溯流而上、弹簧般蹿出河面的大马哈鱼,还有在暖风吹拂下怒放的野花。在暖色调的秋天,可以享用山林中无限量供应的蓝莓,只是要小心别太专注了,会跟熊碰头(物理意义上)。零下数十度的冬季永夜,会被翩翩起舞的极光照亮。

读着他的文字,就连我所处的这个略带黏腻的初夏的陋室,都变得静谧、清爽了起来。

除了自然景观,阿拉斯加的历史和风俗也在星野笔下复苏,因阿拉斯加而与他结下羁绊的人们也展露笑容跃然纸上。

大自然也许真的有一种力量,可以撕开久居城市的人们身上那层被现代化裹上的糯米纸,还原到一种更本质的状态。

无论是世代居于此地的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还是从美国以及世界各地搬来定居的人们,在阿拉斯加风雪的涤荡下,似乎都变得更加宽容和超脱。

当白令海峡的波涛在眼前激荡,我们知道它的下方便是末次冰期时蒙古人走过的陆桥;当白夜的苔原上一头孤狼追逐鹿群,我们明白这场追逐与远古时代别无二致;当乌黑的地面下透出隐约可见的蓝白色断层,我们确知那是来自冰河时期的冰川。

当我们在都市里忙得团团转的时候,也许有鲸鱼在同一时间冲出阿拉斯加的水面;当我们重复日复一日的平凡日常的时候,神奇的洋流正从日本东部出发,夹带着“纪念品”千里迢迢到达阿拉斯加;当我们来到被收拾打理得如盆景般的旅游景区,曾经见识过的真正恢弘的山脉会在心中苏醒。

毫无疑问,面对深邃广博的自然,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都将被拉长、再拉长,放大、再放大。

再重要的世俗追求,在一场盛夏的极光、一片驯鹿的迁徙面前,都失去了意义。再巨大的悲伤,在更加广阔无垠的山川面前,也都被衬托得不值一提、足可释怀。

也许正因如此,在那里的人,似乎都有着「凝望万象的眼神」。

在这些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与生俱来的洪流》中写到的比尔·福勒。

他就是个传奇:在零下40度的世界里骑着自行车,在零下20度时出门依旧光脚踩橡胶拖鞋;六十多岁开始学日语和西班牙语,还从北海道一路骑行到九州,收获了日本人的惊诧。

面对人生的抉择以及不可避免的伤痛,他所做的便是「顺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洪流活下去」,随性而为地追求并爱着生命中的一切。「每个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这么过日子的。只是大家都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早早地抛弃了这股洪流,想方设法要上岸。」

对他来说,人生没有太晚,也没有局限,成功没有定义,更没有标尺。

古稀之年的他,笑盈盈地用磕巴的日语对星野说:「“春天来了。”(春が来ました)」

无论是比尔,还是从庆应大学经济系毕业、却仿佛受到感召一般来到阿拉斯加度过全部人生的星野道夫本人,还有那跳着继承自祖辈的舞蹈的爱斯基摩人,还有那宁愿图腾柱腐朽融入自然、也不愿它们被摆放进列强的博物馆的海达族人,甚至还有在阿拉斯加这片土地上迁来徙去、蛰伏又苏醒的所有动物植物们,都是在顺着与生俱来的洪流生活吧。

顺着与生俱来的洪流生活,还有什么比这更勇敢、更符合生命的真谛呢?

. The End .

shadow0312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书笔记 |《旅行之木》星野道夫:顺着与生俱来的洪流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