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书笔记:《白说》白岩松 与 《看见》柴静

【评分】⭐️⭐️


《白说》点评

《白说》和《看见》简短的书名,也是是自己不曾接触过的类型,因为他们两是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新闻人和央视知名记者,也曾想这样的身份,会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呢?会不会很专业?会不会很枯燥呢?

我觉得他用了一种可以让人看下去的平和叙述方式讲了一些可能由主流媒体讲出来枯燥乏味的东西。不否认里面一些内容政治性意味很强,但是却出乎意料的有意思,可以感受到白老师所诉说的民生,民主,确实是与人民有关的,不那么抽象,好像确实都是老百姓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有一些事情在老百姓们眼里一个样,主流媒体一个样,社会舆论一个样,而站在老师这个角度又是一个样,还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角度和不那么无聊的观点。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中心思想或者主题大意的话我觉得是说不出来的。都是一些很零碎的东西,串在一起凑成了方方面面,于是发现不足,看到细节,感慨人生。鸡汤是有的,但更多的是现状。

风格也是典型的白岩松式,幽默诙谐却直指人心。当然这是老师写的书,不可避免的带着老师自己的价值观,但这价值观却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普遍的善良与正义,时人世人所需要的普世的善良与正义。


《看见》点评

《看见》是一本好书。无论我多不喜欢柴静,作为一个读者,我终究无权也没兴趣去评判她的生活。我只是看书。作者是汉奸卖国贼,是骑墙两面派,是交际花,是爱国志士,是文学女青年,或者是公知女神,其实对于一个纯粹的读者来说,一点影响也没有。作者的义务是写好一本书,而读者的义务,就是好好读这本书。

我说《看见》是一本好书,首先因为它是一本真诚的书。这种真诚流露在作者勇敢而诚恳的自我剖析中,但这样的努力并不能使它成为一本好书。它是一本好书,是因为整本书的结构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结构和内容一起,讲了一个好故事。

作者很明显在这本书的构思方面下了苦功。从游戏化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是游戏化里的progression(渐进式发展技巧,常见于RPG中的人物成长),你可以看到主角个性的成长、观点的逐渐变化和发展,也能看到这种变化在各种事件中,以及对于各种人物造成的影响。从前几章在采访时注重的质问和对抗,到后期的尊重与理解,书中塑造的柴静在记者专业素养方面的变化能够让读者切身感受到。实际上,同样从游戏化的角度来说,这种安排使读者好像在与主角同步成长,很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共情。

既然提到了共情,就再多说一些。作为一名具有一些编导素养的记者,柴静确实有把她的专业经验用在这本书的写作上。这一方面体现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观众心理与感情的把握上。《看见》这本书里所讲的每一个小故事,在叙述节奏、文字谋篇布局以及细节的规划上,都经过了仔细的编排,你几乎能看到原稿旁写的“此处有泪点”、“此处应大笑”的策划笔记。

不过,这本书在结构方面的亮点也还不止于此。从这本书的精密结构来说,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本小说。这么说并不是怀疑本书内容的真实性,而是因为普通人的自传很难达到这本书的高度:这种高度规整的故事形状、这种循序渐进的人物性格,以及每个人都有个明确结局的收尾方式,在小说中比在自传中更常见得多了。

说它格局规整,是因为这书从陈去找柴静开始,在陈逝世后结束。书的主线,就是主角柴静作为记者的成长历程,在经历了被否定-迷茫-模仿的挣扎之后,终于实现了独立,而这独立,与民间故事中“丧亲”的要素又是紧密相连的。整本书的故事中涉及的典型元素简直可以当作一个民间故事来进行分析。一个普通人的传记,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模式。真实生活的特点,是很多事件在进展中,人物则在不断变动,因此常常有头无尾。柴静所选择构成这本书的事件和人物,则通通有明确的结局,使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读一本成人的寓言或者童话。

从这些故事的内容来看,这本书的书名再合适不过了。“看见”是针对书中的主角而言的,她从一开始局限于精英视角而逐渐走到真实生活中,看见并融入了她以前所远远眺望而难以理解的生活。“看见”同样也是针对读者而言的,我们借着阅读这本书,看见了以往在社会舆论中近乎隐形的各种群体和事件:非典、同性恋、留守儿童、失地农民、受污染影响的村庄、以及作为人而非符号的运动员…我们也许无法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融入这些在大众舆论下失语的群体,但我们确实能够开始看见他们。能看见不意味着能理解也不意味着能接受,但它毕竟是一个开始;随着能看见这些以往的隐身人和隐身事件,我们实际上拒绝了进一步妖魔化他们。而这就是进步。

这本书让我看见的,还不止是这些弱势群体和关系民生的政经事件。它所展示的现实,就像是撕开了舞台上的背景,露出黑与黄的衬底,让我痛觉自己清洁舒适的小世界是多么狭窄。在我所熟知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那么大的世界,里面有那么多人,在那么艰辛的条件下,努力积极地生活着。这使人感到安慰,然而也使人意识到幸福温暖的生活又是多么来之不易。在很多人还在挣扎着求温饱、求基本生存权利的时候,我们由于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原因,得以追求马斯洛需求的较高层级。以一种比较极端的观点来看,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里,我们的机会正是来自于弱者的牺牲。在有能力回报这些弱者之前,我们至少应当不白费他们的心血,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尽自己的力量去反哺社会。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这大概是我们最可以做,也最容易做好的事了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书笔记:《白说》白岩松 与 《看见》柴静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