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在时间的河流中

18

在时间的河流中,成人世界的封闭和沉闷无疑会压制孩子的生命力。黑森林般的条条框框,也会捆绑孩子的心灵。

那么,如何走出成人平静的绝望和时常无法抑制的悲伤?

或许根本无解。

19

“纵笔由心”,以此鼓励孩子,也鼓励自己。

作为人类古老的表达方式,文字自有疗愈、自能疗愈。当我们正确地使用它,它会给我们安慰。

这就是真诚有力的生活。

20

阅读与理解,正如车之两轮。

但当它变成名叫“阅读理解”的试题时,就越走越远,甚至南辕北辙。

阅读,不是去接近标准答案,而是挖掘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这是孩子之所以成为孩子、人之所以成为人的、语文之所以成为语文的起点。

21

近五六年来,我常常在想:对无数家境普通、机遇普通的孩子而言,他们是否也能拥有理想的语文教育?

难道只有金钱才能买到相对优质、相对宽容的教育方式吗?好的语文本质,到底在哪里、又如何实现均衡呢?

22

孩子就像一棵棵微小的植物,平凡普通,但他们也确确实实需要爱的光照。

我想,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就是,多年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

试问,独特的你被哪位老师认真对待过?你最难忘的又是谁?

23

课堂是孩子给你的,像借来的筹码。

24

有一种花是种不出来的,比如梵高的《向日葵》;有一种小屋是建不出来的,比如《汤姆叔叔的小屋》。

这仅仅是在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吗?

25

文学教育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常年浸润,或许能拥有一种文学的直觉。

耶鲁、普林斯顿的文学公开课,给予我们的启示:如果好的文学教育能在合适的年龄进入,一个人的人生更有价值。

26

如果真的去写一部自己的小说,是不应该过渡修饰的,应该做一些减法,因为准确最重要。

上一节自己的语文课,一样如此。

27

如果小说的主人公不停地“被”这“被”那,就会像一个被拖着向前走的人,文本也会感觉特别的黏腻。

同理,如果一节课不停地“被”这样指导,“被”那样指导,也会失去方向,不知往何处去。

28

小学语文是早期的文学启蒙,很重要的东西是能让孩子和文字建立起深深的共情,完全被吸引。

这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感觉。

29

现在的语文教育并不重视有几分共情,明显地更倾向于去量化它,比如:几年级的孩子背了多少首古诗、背了多少篇小古文,读了多少首童谣、读了多少本名著。但是,孩子的基础和底蕴真的就过关了吗?

如果孩子说不出哪一首古诗打动了他,感受不到经典与内心的关联,背过和没背过、掌握没掌握也没多大区别吧。

30

我们的语文教育很少赋予孩子创造的热情。相反,过多的阐释、过渡的训练吞噬了这种热情,离间了我们原本应该与作家、作品建立的情感连接。

这种片面而固化的练习,影响甚至阻碍了孩子去真正理解一个作家的精神世界。

31

真正的解析应该深植于文本,而不是凌驾于文本之上。

有人说,为了保护一个作家,最好不要让他进入语文课本。如果他真的是一笔财富的话,就让孩子自己去摸索着找到他。这样,才会有一种狂喜。

32

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做一名语文老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语文没有标准答案。

但值得思索的是,孩子们在完成应试的那一部分之后,能不能有所拓展、能不能接触到更多美好的东西?

33

当我写下“33”这个数字,想起淮海路33号,扬州中学对面当初充满个性的“H33书店”。

现在它已经不存在了。但我记得的是,当自己每次进入,仍然收获了某种幻觉与乐趣。

当你进入语文,是不是也如此?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在时间的河流中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