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反美斗士切·格瓦拉的传奇人生——1.旅行

他来自上流社会,却立志成为共产主义者。

他是学医出身,却学会了杀人。

他拖着沉疴旧疾,却要和美国周旋到底。

他是阿根廷人,却解放了古巴。

他当上了央行行长,却穷的叮当乱响。

他是所有向往自由的人的精神图腾,却几乎将整个世界推向毁灭。

多愁善感,又心狠手辣。英俊潇洒,特立独行。

有人说他是圣徒,有人说他是疯子。

今天我们聊一聊反美第一斗士切格瓦拉的传奇人生。
1928年埃内斯托.格瓦拉.德.拉.塞尔纳出生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父亲林奇是一个屡次投资失败的商人,母亲赛莉亚是一位落魄贵族家的千金小姐。

赛莉亚是一位思想开放,热爱运动的年轻女性,经常带着年幼的儿子去圣伊西德罗航海俱乐部参加冬泳。有一次林奇发现小埃内斯托穿着一件游泳衣坐在河岸边瑟瑟发抖,而赛莉亚却在一个劲的游泳。他指责妻子根本没有育儿经验,并把这一控诉写在了日记里。在埃内斯托两岁时,他的哮喘第一次发作,这种病痛折磨将伴随他一生。

年幼的格瓦拉

19岁时,埃内斯托没有按照家人的要求读工程学,而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注册。从此以后人们开始用姓氏“格瓦拉”来称呼这个年轻人,而称呼他的父亲为“老格瓦拉”。在大学期间,格瓦拉非常刻苦,常常泡在图书馆里十几个小时。大量阅读医学专业书籍和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文主义作品。

青年格瓦拉

1950年,格瓦拉一边在阿根廷货船上打工,一边刻苦学习,一下子通过了6门考试,比校方规定的快了一倍。同年他也品尝到了初恋的滋味,对象是一个美丽的富家女孩,比格瓦拉小6岁,名叫奇奇娜。

奇奇娜

学业有成和爱情丰收并没有让格瓦拉安定下来。他和好友阿尔贝托计划来一次穿越拉丁美洲的长途旅行,交通工具是一辆破旧不堪的摩托车。电影《摩托日记》就是记录的这一段的历史。

面对恋人的一再挽留,格瓦拉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请求奇奇娜把她的金手镯交给我,在长途跋涉中一直带在身旁,让我感受到爱人的温暖。单纯的女孩子将这沉甸甸的信物交到我的手上,而我却迫不及待的询问了这镯子是多少K的。

1951年12月29日,这两个年轻人骑着那辆名叫“万能者”的摩托车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开始了伟大长征的第一步。他们出发没多久就变得身无分文,然后到处招摇撞骗,声称自己是医学专家,来解救穷苦地区人民的痛苦。他们还妆模作样的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多家报纸转载了他们的相片和新闻,标题是《两位麻风病专家骑摩托车漫游南美》。格瓦拉在旅途中当过足球教练,消防队员,新闻记者,油漆工,还依靠撰写医学论文得到了一些稿费。

《摩托日记》剧照

风流成性,英俊潇洒的格瓦拉在旅途中也有不少苦中作乐的机会。有一次在智利他们碰到了两位从巴西来的黑人姑娘。他在日记中提到了这次经历:我把我的那个女伴引到湖岸边,先聊了一会生物化学,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又谈到了局部解剖学,我希望不要闹到非得谈胚胎学的地步。

在印加帝国的遗址上,格瓦拉像个孩子一样兴奋。他走遍了所有的台阶和神庙,不停的画素描和做笔记,想象着帝国昔日的辉煌,面对断壁残垣大发感慨。他还在废墟中挖出了一个小小的陶土雕像,为此兴奋不已。不知道他心中是否会有复兴印加帝国的愿望。实际上,他是西班牙人的后裔,跟几百年前的印第安人毫无关系,甚至可以说正是格瓦拉的祖先灭亡了新大陆上的文明。

在给家里的信中格瓦拉说:如果一年多都没有收到我的回信,那么不妨到美国人的博物馆里看看有没有我的头颅标本。我们即将经过基布罗人的地盘,他们是专门收集人头的印第安人。

探访古迹

这一路上,格瓦拉没有碰到砍脑袋的野人,倒是深刻体会了沿途百姓的艰苦生活,同时结识了很多思想先进的人。在智利的铜矿,格瓦拉将十五美元赠送给了一对信仰共产主义的夫妇。这是奇奇娜让他从美国代购比基尼泳装的钱。

在秘鲁首都利马,一位秘鲁革命者和格瓦拉深入交谈了很久,使格瓦拉的国际共产主义思想得以生根发芽。

在游历了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后,阿尔贝托决定留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一家麻风病医院工作。

至此兄弟二人分道扬镳,格瓦拉继续北上来到了美国迈阿密,在那里逗留了一个月,然后坐飞机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隔8个月之后,格瓦拉回到了故乡。一家人去机场迎接他。赛莉亚抱着儿子泣不成声。

回家后,格瓦拉又开始疯狂的学习模式,准备毕业考试和关于过敏反应的毕业论文。1953年6月,他正式成为了医学博士。一家人都感到很高兴,希望他赶紧找个好工作,娶妻生子,安定下来,有大好的锦绣前程正等待着这位年轻人。

解剖课合影,找一找我们的主角

格瓦拉“不负众望”,他开始积极的准备第二次长途旅行。家人的苦苦哀求也动摇不了冒险家的决心。顺便说一句,奇奇娜在格拉瓦刚一离开家乡时就给他写了分手信。

格瓦拉和同行者们总共筹集了300美元路费。在出发之前还顺手牵羊偷走了堂兄马里奥的三件丝质衬衫。作为报复,马里奥把格瓦拉的一架望远镜拿走卖掉了,并写信通知了他。

赛莉亚在为儿子送行时,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开始嚎啕大哭,说自己再也见不到儿子了。火车开出了好久,赛莉亚还在一边奔跑一边呼唤着格瓦拉。而我们的英雄却倚在车门边上,像演戏一样朗诵着诗歌:一个美洲的战士,从这里出发了。

再次奔向远方

第二次南美之旅,格瓦拉在一本新的日记本的封面上写下《又一次》的标题。这一次他的冒险将更加精彩。在玻利维亚的首都巴拉斯,格瓦拉异常兴奋,因为那里正在爆发革命。这种激动的心情在写给“老格瓦拉”的信中溢于言表。

他写道:(1953年)8月2日,革命开始,无数人都举着毛瑟枪和机关枪,动不动就干仗。不停有人在我面前倒下,死去。这个国家太有趣了,这里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的巴拉斯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和阴谋家。那段日子里,格瓦拉终日出入于酒吧和咖啡厅,和来自美洲的各国移民会面。除了和民间政治家产生思想碰撞以外,格瓦拉还混进了拉巴斯的上层社会,甚至参加了希腊船王欧纳西斯的婚礼。

格瓦拉离开玻利维亚后,坐船前往中南美洲,由巴拿马,途经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最后到了危地马拉。他立刻被这里独特的政治气氛深深吸引了。22个贵族家庭手中掌握着全国一半的耕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危地马拉的总统阿本兹年轻有为,血气方刚,决心改变国家的专制面貌。1952年,他下令土地改革,疾风暴雨般的将旧制度彻底推翻。

南美
但是阿本兹得罪的不光是本国的地主阶级,还有“联合果品公司”。摩根和洛克菲勒都是“果联”的股东,而他的老板则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敢于向美国霸权主义开刀,这十分符合格瓦拉的胃口。他立刻要求加入革命党,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老资历的革命者,他未来的妻子“伊尔达.加德亚”。

简单的讲就是,当地的政府不批准身份不明者的婚姻,于是他们就直接同居了。我们知道,格瓦拉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他瘦高个子,白皙皮肤,五官像艺术品一样精致。眼睛清澈透明,深情款款,任何女人的心都会被融化。我看过格瓦拉的传记电影《摩托日记》和《切》,老实说,演员比真实的格瓦拉差太多。我认为格瓦拉的相貌完全可以跻身于一线偶像派男星的行列。但反观伊尔达。她是中国和印第安的混血,比格瓦拉大三岁。身材矮小,皮肤黝黑。更加神奇的是,反而是格瓦拉对这位相貌平平的女同志一见倾心,主动发起追求。

格瓦拉和伊尔达

在此之前,格瓦拉至少和五位女子有过纠葛。个个都是青春靓丽,百里挑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格瓦拉突然改变了品位。即使在多年以后与伊尔达离婚,格瓦拉依旧没有吝惜自己的赞美,他说:她不只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通过伊尔达,格瓦拉结识了很多危地马拉的思想进步者,还有几个古巴流亡者。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卡斯特罗。

菲德尔·卡斯特罗
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兄弟带领150名青年在古巴蒙卡达打响了反抗巴蒂斯塔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失败,卡斯特罗被捕,在法庭上他发表了史上最伟大的辩词,向全世界呐喊道:判决我吧!没关系。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1954年,政治犯被特赦,当年幸存下来的战士被驱逐出古巴。格瓦拉遇到的就是当年反抗强权的革命青年。再过几年,他们将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这帮流亡者管格瓦拉叫“Che”。这是个感叹词,相当于“老兄,哥们”的意思。格瓦拉非常喜欢大家这样叫他,他也一直自称为“切”。后来,在古巴的钞票上还有格瓦拉的亲笔签名作为水印——“Che”。

古巴比索

前文说道,阿本兹的土地政策惹怒了美国人。山姆大叔决定给小小的危地马拉点颜色看看。6月17日,空袭开始了。

格瓦拉面对战争的态度和普通人明显不同,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很不好意思的承认,这些天我像个疯子,感觉很有趣。飞机一来,人们就像兔子一样四处乱跑,而我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不会受伤,我感觉很好玩。但是请不要担心,我是属猫的,我有九条命。

我想伟人自然会有他异于常人之处吧。

山姆大叔的手段很奏效,政府的军队很快就被击溃,阿本兹逃到墨西哥大使馆躲了起来,一切改革的成果都被砸烂。又一个美国的傀儡爬上了统治者的宝座,残酷的镇压开始了。数以万计的人被秘密处死,果品公司不仅收回失地,还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一时间,恐怖蔓延开来。长期和左派有来往的格瓦拉,也觉得没那么好玩了。他逃亡到了墨西哥。

格瓦拉不知道,CIA已经为他专门建立了一个档案,在随后的那些年里,他档案的厚度超过了任何一个人。

未完待续。

快乐的王一贴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反美斗士切·格瓦拉的传奇人生——1.旅行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