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追名逐利还是淡泊名利?读《哲学,科学,常识》探讨人生意义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和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里,除了升职加薪,赚钱财务自由,科学育儿,是否还有人会去思考一些看似无用而宏大的问题?

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是人类唯一的出路吗?那么,为什么它不能解决我们活着的意义问题?

哲学这种无用的学科,有值得去读的必要吗?

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是怎么来的?它是一成不变的吗?

如果在刷视频,看新闻,玩游戏感觉空虚后的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你的头脑中也蹦出这样一些奇怪的问题,那么,可以跟我一起读这本《哲学,科学,常识》。看看在人类进化的漫漫长路上,有多少聪明的脑袋从科学,常识,哲学方面来探讨过这些问题。

科学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可却只告诉我们活着无意义?
如果你环顾自己的四周,会发现你周遭的东西有90%都是科学技术发展之后人类所制造和生产出来的,而非自然界的产物。而它所产生的影响还远不止如此。

科学让我们用理性,事实和逻辑的方式来客观看待世界。

科学技术的发展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像是微型摄影,卫星摄影要让我们更细致更直观的看到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身边的事物不再是草木扶疏,万物生长,而大部分都是被我们人类科学批量制造出来,而不是生长出来。

科学通过它所提供的世界图景,从日心说到量子力学,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这样来看,似乎科学本身就已经成为了真理的代名词。

如果你能回想我们中学时代学习的马克思唯物主义时,老师都告诉你唯心主义是错误的理论。可等到你人到中年,却发现,人的大部分行为看上去似乎都很唯心,且时不时被情绪控制。若科学是真理,那么日常生活中自由意志,爱情,友谊,道德难道都是一种幻想?

在科学的眼中,所有的事物不过是夸克和弦的排列组合。从生到死,从山川到河流。你以为的运动和静止,都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究其本质并无区别。

我们原本以为的清正廉明和贪污腐败,背后的机制居然是同一套自私的基因。科学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无意义的,无目的的宇宙。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人类的存在也并无任何意义,只是宇宙中的偶然。那么科学让这个世界只能变得无趣吗?最终喂养我们的,是资本和技术,还是精神呢?

想一想科学的发展动了多少人的奶酪吧?宗教,迷信,人文,艺术这些都成了无意义吗?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忙着做实验呢。报纸上的文章,杂志还是被人文知识分子占据了主动权。人文教授们开始把科学和资本主义挂钩,很熟悉的阴谋论的味道就出现了。你甚至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的文章中,在用科学来支撑他们的观点。当时甚至在权威的期刊上出现了用量子引力来推断妇女堕胎自由的荒谬文章。

在科学认识的巨大压力下,他们一边反对着科学一边指望的科学给他们带来解决方案。在人文教授的眼中,当我们要理解达尔文主义为什么能成为生物学的主导学说,我们似乎不需要去研究化石,去理解变异和环境的来源,仿佛我们需要的只是看19世纪社会政治力量允许哪种理论出现。说这段话的人其实是在反驳,但看上去更像是一种讽刺。

然而科学并不是现成的理论,科学是一种不断进化自己得到正确答案的精神。所以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这里并没有给出我们明确的答案。

人类发展的历史,不过是一个自己创造故事和意义的过程。
那我们有了理性之后,之前的迷信,巫术,宗教和神话,都要被认为是错误的吗?我们能一味的把历史上存在过的东西简单宣判为不合理吗?我们想要找的规律不就是在这些看似荒唐的历史条件下感应思维存在的意义吗?

远古人类把世上的事物理解为互相感应的东西,死人和活人互相感应,星辰和生死兴衰荣辱感应,木星主福而火星主祸,女人梦见了神人,或者跑到山里踩了一个脚印,就怀孕了。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感应认知”。

社会进步就是因为从感应思维衍生出了理性思维。再反观的时候就觉得,之前的人比较愚蠢。而之前的类人猿跟大猩猩相比,是不是又更聪明了?所以这样的比较是相对的。人们总是在四处寻找相对的迷之优越感。

神话故事是用一种统一的眼光,来对世界加以剪裁,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在我们人类的眼中才有明确的意义。

你在小学上课的时候,作文老师评论一篇作文,说它不完整,老师关于完整的隐含性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意义。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啊?那完整性是不是就符合黄金圈里的what how和why?这也是为什么文章总是要被写成三段论的原因。提出问题,需要解决问题,告诉问题的原因。最后给予方法论,让人有一种完整的感觉。

如果宗教和神话没有任何意义,那我们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是怎么统治地球的呢?这不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吗?

弗雷泽的一本小书《魔鬼的律师-为迷信辩护》在某些特定的不足和特定的时期内,迷信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助于对私有财产的尊重,有助于加强对婚姻的尊重,有助于加强对生命的尊重,从而有益于建立人身安全保护。

原始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一味只会跳大神,祈祷祭祀。他们需要做饭,盖房,捕鱼,种地,这些都是需要技术和科学的。当他们现有的知识对某些事情束手无策的时候也就发生了巫术活动。

就像现在当自己的亲人得不治之症的时候,依然想要去相信那些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古怪疗法。不管女性的能耐有多大,人类生活还是有一大片广阔的领域,理性那里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一个优秀的水手做了充分的准备,却被一场风暴卷入失去生命。一个善良的母亲对女儿关怀备至,女儿长大后却恩将仇报。为什么善良的人有时候做了可怕的灾祸,恶棍却一帆风顺,赚得盆满钵满。若是非得要给这些事情加一个道理。有没有似乎相信了命运?

如果通过一些仪式让水手坚定的信心,如果通过一些信仰,女儿学会了感恩。那么一些迷信和巫术,并不只是无可奈何消极的活动。他通过一些仪式,进行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宇宙既是满足需要的手段,同样也是提供思索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求理解。从人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种求理解的生物,哪怕我的理解是错的,我也要理解。

哪怕是一种粗浅的错误的,或者我们称之为迷信的东西,也总比没有理解要好。哪怕这种理解也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就像我们看一部悬疑片。就是想明白想知道,明白了死也瞑目。

所以我们原本遵照的常识,是通过编造完整的故事来给人类赋予一定的意义。

哲学告诉我们源远流长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我们要的答案需要批判才能获得

我们并不能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而人文和哲学并不可能带来这种变化。

哲学是什么?哲学不只是问:我们为什么活着,还会问:我们为什么会问这个为什么?

通常,只有在脱离我们常识范围之外,针对比较特殊的事情的时候才会问为什么。那我们为什么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呢?

是因为西方的思想制度在上两个世纪统治了世界。所以我们把西方的发展视为正常。你要和他不一样就会被问为什么。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反问,西方怎么没有发展出哲学科学呢?

希腊哲学史说科学是从哲学发展出来的分支。是以希腊的方式思考世界。苏格拉底说反省你自己。

既然神话是传统的智慧,但是通过反省,能不能生长出科学呢。一种反省的认知,批判的认知正是符合现代科学规律的,因为源远流长的东西可能是错误的,真理往往需要通过批判才能获得。

所以科学的态度其实是哲学的态度。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就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直到康德还出现了明确的划分。

哲学家有很多的分支和流派,似乎总要说,康德这样说,黑格尔这样说。但是科学,你研究科学的历史,会发现有一脉相承后人总是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的连续性。理科的学生在读最新的研究报告。而文科的学生却依然还在老子孔子。

哲学家们在研究世界的本质。就把自然科学也纳入其中。他们想知道宇宙的为何如此,想知道人生不是一种偶然,想知道外在的物质的关系。

结语:
本书的作者陈嘉映常对他的哲学系的学生说:“并非咱们哲学系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人,整所大学才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人。当然,传到今天,差不多传到头了,大学正在逐步变成职业训练班,若说不止如此,那么,对教师还是学术名利场,对学生还是青年娱乐城。”那么,人生的意义就是赚钱养家,及时行乐还是别的?或许陈老师的这句话也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你说呢?

作者
Kikizhang0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追名逐利还是淡泊名利?读《哲学,科学,常识》探讨人生意义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