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 -人格病症

以下内容节选自伊芙·卡丽格、奥托·F·科恩伯格、约翰·F·克拉金【美】的著作《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

个体有其独特的行为、认知、情绪、动机和人际关系的持久模式。人格便是这些持久模式的动力性组织。个体的人格是其对自身和世界的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对个体体验的影响十分强大,以至于个体很难想象另一种体验方式。

对于高水平人格病症,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关键症状是适应不良或刻板。人格刻板表现为某种人格特质群或特定的人格“风格”。它们会在不同情境下被激活且呈现出不灵活性。

案例:

有一位乐于让他人开心的年轻男士,在与人交往时,他会把取悦别人当作自己的目标。以前他完全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这些人格特质,自然也不把它们当回事。但他成为律师后,有人告诉他在法庭上要更有气势。因此,这位年轻男士决定改变其行为。每次走进法庭前,他都告诉自己要表现得更有气势。然而,一旦在法庭上面对对手,这位年轻男士就会感到紧张。紧接着,他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依然既友善又温和,跟以前没什么两样。

内在客体关系是最基本的心理结构。每一个内在客体关系都包含了一个自体表征,它与另一人的表征形成互动并与某种特定的情绪状态相关联。

身份认同是一种更高阶的心理结构,既决定了个体的自体感,也决定了个体对重要他人的感受。

病理性身份构成即身份认同扩散综合征,个体的内在客体关系造成了不良后果:个体对自体和重要他人的感受的整合不良,只能在人际关系中零散地进行组织。从身份构成的角度看,这造成了一系列比较不一致、不稳定且相互冲突的自体体验,缺少整合、一致的“核心”自体感。当身份认同扩散时,个体对重要他人的体验同样是整合不良、碎片化、不稳定的。

身份认同与对自体和重要他人的体验有关。

当身份认同正常时,这些体验在时空上是连续的,个体也能够以一种复杂、细致、深入的方式理解他人的特点和内心体验。

具有临床显著的病理性身份认同的患者对自己和世界的各种体验是明显异质的。它们的自体感在时空上是碎片化的、不稳定的,对重要他人的体验也同样如此。个体对他人的主观体验往往分化程度低下、缺乏细节和深度、或多或少极端化(非黑即白)或流于表面。

身份认同极不稳固的个体,通常也缺乏对职业、智力和娱乐爱好的有意义投入。

个体倾向于在特定环境中自动、重复地使用独特的防御群集构成了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在正常人格中,我们会看到适应性的、灵活的功能运作,这反映了“健康型”或“成熟型”防御操作的灵活性。而高水平人格病症的特征——刻板则反映了主导性防御操作的不灵活性。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大量运用基于压抑的、“神经症水平”的防御,辅助运用基于分裂的、“扭曲表象”的防御操作。虽然这些个体有着稳固的身份认同,但是,他们使用的神经症性防御操作和扭曲表象的防御操作是比较固定、不灵活的,这造成了高水平人格病症者的人格刻板。

在高水平人格病症中,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可能表现为抑制正常行为或者某些夸张的行为,也有许多患者两者兼有。

我们可以将人格病症中的抑制型和反应型人格特质与正常人格中典型的升华型人格特质作对比。在升华中,冲突性动机以一种适应性、建设性、比较灵活的方式,被导入功能运作的无冲突区域。

另一种常见的高水平人格病症的表现是,在性、亲密关系和职业成就上受到抑制。这些不够理想的运作区域往往造成个体的沮丧和失望。即使他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依然可能发现自己无力改变。抑制也许会表现为在冲突区域中扭曲的自体评价。

例如,事业成就很高仍然认为自己不成功;十分吸引人的患者认为自己没有魅力。总之他们很难用他人的视角看待自己,总是对自己持有过度消极的或孩童般的观点,而不顾多年来外界相反的反馈。

另一种常见症状是:患者在工作上表现得很好,却感觉有什么东西正把自己往回拖,或者在干扰他全力追求自己的抱负或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这一组群中的某些患者也许极其成功,却无法充分享受或“拥有”他们的成功。这些有职业相关问题的患者,有些还可能有性功能症状或在维持长期亲密关系上出现问题。

防御是个体对内在或外在应激源或情绪冲突的自动心理反应。所有防御操作的功能都是改变主观体验,从而回避情绪困扰。

防御可以保护个体免于觉察到内心中痛苦的或具有威胁性的方面,而代价却是产生了人格刻板(有时是症状)。

活现防御性关系模式可以阻止冲突性客体关系进入觉知范围,或者可以把它们从主导自体感中解离出去。

与无意识冲突有关的、推动防御的负面情绪群,有时被称为信号情绪;与冲突有关的焦虑,有时也被称为防御的推动力。

案例:

在治疗的初始阶段,一名患者对治疗师产生了理想化的看法,正如她对母亲和丈夫维持的理想化看法一样。这个内化的关系模式是一个被照顾得很好的孩子和一位充满爱意的照料者,它关联着一种温暖、放心、安全的情绪体验。患者意识中的体验有一种防御功能,可以保护她觉察不到自己在被照料时的另一种体验。

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中开始浮现出一个受伤的、被忽视的孩童与一个挑剔、自私、竞争性的母亲构成的表象,与之关联的是患者愤怒、害怕的感受。得知自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看待治疗师和现在的上司时,患者开始感到焦虑。她想起了很多孩童时与父母在一起的体验。在这些体验中,父母看起来挑剔或自私。

随着这些焦虑被修通,患者变得越来越能容忍自己觉察到她所依赖的人的负面部分。她开始逐渐认识到,她自己也有挑剔、竞争和自私的一面。而这些情绪一开始针对的是自己的母亲,然后是上司,最后是治疗师。

最初,当患者开始依稀觉察到自己的挑剔、竞争和自私感时,她发现自己感到焦虑和内疚。治疗师帮助她把这些情绪联系到她的自体表象上,即一名理所应当被挑剔、受到惩罚的坏孩子。随着这些焦虑被探索并修通,患者变得越来越能忍受原先无意识的自体表象——竞争、挑剔、自私。

这名患者的冲突涉及她自己的挑剔、竞争和自私。探索并修通这些冲突后,患者不再需要刻板地理想化照料者和掌权者,也不再需要竭尽全力回避自己的挑剔和竞争感。她的竞争意识变得更加明显,她也更能看到、更能容忍周围人身上自私、挑剔和竞争的方面。

文字:摘录自实体书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