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猫城记》读后感 -【读书有感】这是老舍先生的小说吗

——《猫城记》读后感

这不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看了两页《猫城记》,疑惑顿生:这是谁的小说,居然敢冠以老舍先生的名号,以博得大家的认可?顺手就把它给丢在一边了。

不过是一部科幻小说:飞机失事,他落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都是这么的灰蒙蒙的地方,之后就开始了他的探险生活。

毕竟,不太喜欢科幻的小说,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科幻体,我还没有打算将它们收入囊中,好好品鉴。因为经典的著作太多,好多还在啃读;科幻的过于虚无,摸不着边沿。但是这部小说《猫城记》是不是有点儿辜负了我的偏爱啊?想当初,载有它的《茶馆》文集和另一部《茶馆》文集有很多相似的选文,我已经打算买另一本了,就为着此书上有《猫城记》一篇,也为着腰封上一句“《猫城记》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我稍稍犹豫了一下,就把它也放入购物袋中带回了家,不在乎两本书这么相近。

可是回家只翻了两页,它有点儿让我失望了。

停了两天,见女儿在翻看《茶馆》一书。问她看的哪一篇,答曰:《猫城记》。

“好看吗?”

“写得挺好的,讲述了一个地球人来到猫国,遇到了一群靠吃迷叶为生的人,他们不再种田,不再劳动。地球人在这里经历了很多奇特的事情,后来遇到了一个叫‘小蝎’的有志年轻人。最后,猫国遭到入侵者屠杀,他们还自相残杀,最后一个猫人也死在了同伴手中。”妞讲得言简意赅,但是能够听出来她对于此文的肯定。

一个十一岁的小学生都能够读出其中的味道,此中必有蹊跷。好奇心驱使我翻开此书,继续看。哎哟,一看就放不下了!这的确是一部科幻体小说,语言风格不太像老舍先生一贯的风格。

读他的《济南的冬天》,那份细腻,那份真挚的喜爱,那种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让人高山仰止;读《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先生那份悲天悯人,那份对于国人的理解同情,还有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得到;读他的《养花》,那份生活的惬意,那份自得其乐,都能够感染读者。甚至他的语言特点,北平方言,细腻入微,生动可感,或沉重压抑,或明白如话等等,都给人一种很熟悉的感受。

《猫城记》的语言与往常大不同,感觉清新了许多,又比较轻松,甚至多了几分现代人的满不在乎。读前二十页的时候,我还是边读便怀疑:这是老舍先生的作品吗?会不会有人来傍名人了?但是读着读着,我就很肯定了: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他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直面现实和世界——想像外星球世界的无边无际,换了一些角色来再现国人的悲哀——当局者迷的猫人们,换了一个地方来揭示即将灭亡的王朝——一个看不到希望的猫国。

文中一直在讲述的猫国人连命都不要还要争夺的迷叶,原来就是当时旧中国荼毒生灵的鸦片!鸦片烟抽上瘾了,人觉得仿佛很有力量,没有了任何的忧愁,可事实上是人变得无力,无神,颓废,堕落。相类似的迷叶吃了之后,“我”有了这帮感觉:“醉劲过去了,全身没有一个毛孔不觉得轻松的要笑,假如毛孔会笑。饥渴全不觉得了;身上无须洗了,泥,汗,血,都舒舒服服的贴在肉上,一辈子不洗也是舒服的。”对于泥汗那般脏东西都能够容忍,心中还会开心得不得了。

再看这一部分:“五百年前,他们是种地收粮,不懂什么叫迷叶。忽然有个外国人把它带到猫国来。最初只有上等人吃得起,后来他们把迷树也搬运了来,于是大家全吃入了瘾。不到五十年的工夫,不吃它的人是例外了。吃迷叶是多么舒服,多么省事的;可是有一样,吃了之后虽然精神焕发,可是手脚不爱动,于是种地的不种了,作工的不作了,大家闲散起来。”一一对照,跟当时的中国人抽鸦片烟是多么地相像啊!由外国人运到中国来,最初一小撮人抽,后来一大堆人都抽鸦片,抽到手脚不动,不种地,不工作。

在猫国,杀死个人,不算什么。尤其是外国人到猫国来杀个猫人,也不算个什么,跟旧中国的状况依然很相像。

人人都吃迷叶,大家觉得很正常,不吃迷叶的人就会成为另类,被人视为不正常。

来到城市里,看到众猫人看热闹时的津津有味,看到众猫人生活的肮脏,到处脏,臭,乱;自欺欺人,天上的雨冲刷了一些肮脏,就号称自己已经清洗过房屋。尤其是公使太太的语言,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她讲述自己的老公多么的可恶,那八个小太太,最小的才十岁的时候居然被他的丈夫给买了来,真是没有人性!还有那所谓的年轻猫人的满口“阿拉斯基”之类的,正常人也听不懂的新语言,以此来标榜自己的进步,其实际上他们的骨子里也是只讲个人享受的,没有凝聚力的,遇事逃跑得最快的。

所以,小蝎就是文中猫国里唯一一个痛苦的清醒者。

他想改变现状,可是在那样一个固定成型的大国里面,他的力量是那么地微弱。他这样说:“没用!这样多糊涂,老实,愚笨,可怜,贫苦,随遇而安,快活的民众;这么多只拿棍子,只抢迷叶与妇女的兵;这么多聪明,自私,近视,无耻,为自己有计划,对社会不关心的政客;个人的努力?自己的脑袋到底比别人的更值得关切一些!”

直到最后,他主张大家一起反抗外国入侵,却被大家要搜索到一定要打死。“天还是那么黑,星还是那么明,一切还是那么安静,只有亡国之夕的眼睛是闭不牢的。我知道他们是醒着,他们也知道我没睡,但是谁也不能说话,舌似乎被毁灭的指给捏住,从此人与国永不许再出声了。世界上又哑了一个文化,它的最后的梦是已经太晚了的自由歌唱。它将永不会再醒过来。”最后他是用“我”的手枪,和他的女友一起开枪自尽了。好像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脱吧。

最后,猫国灭亡,全员不剩一个。

“我”呢?“后来遇到法国的一只探险的飞机,才能生还我的伟大的光明的自由的中国。”

即使是科幻小说,读得依然这么沉重,因为作者让你在读着文章的时候,时时刻刻想着当时的旧中国,想着那愚昧的民众,想着吸食鸦片烟后那羸弱的国人,想着旧中国那虚伪的公平,那吃人的制度,那让热血青年找不到方向的黑暗。“腥秽如血”“黑暗如漆”“冷酷如铁”说的也就是那个时候的旧中国吧。

让狂风给乌云撕开一个裂口,让暴雨荡涤不合理的肮脏,让清新的空气给人生命的希望吧。读完《猫城记》,我的心中发出这样的呐喊。

合上书,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猫城记》,就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欢迎关注“醉情读写”公众号,一起陶醉于读写世界里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猫城记》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