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竹因临风情思畅 兰以当清气亦和

三十多年前,阴差阳错的,上大学的时候学了数学专业。坦率的说,学数学需要天赋,只可惜我的天赋不够,学起来很吃力。我宿舍有一位从旬邑来的小孩,比我足足小了四岁,简直就是个数学天才,人家每天做作业都是信手拈来、风轻云淡,可我却是抓耳挠腮、不得其要。过了一年,我想明白了,老天赏给我吃的不是这口饭,别为难自己了。

咱不是天才,就是个一般人,专业课凑合着就行,但总得学点别的吧,要不然四年真的一事无成,很快就荒废了。我思来想去,觉得西大藏龙卧虎,文人雅士很多,书法气息非常浓厚,干脆,业余时间练练字也好,毕竟,以后工作了自己那点狗爬字实在是拿不出手,于是,置来笔墨纸砚,装模做样的开始练习起来。

上小学的时候,学过几天描红,后来也买过几本字帖,偶尔学习累了也在报纸上龙飞凤舞过,但要学点真本事,就得拜师,可一个在西安城举目无亲的穷学生,找谁去呢?

碰巧,上大二的时候,学校开了门书法选修课,任课老师叫倪文东,据说是一位颇具名气的青年书法家。倪老师开的这门课有两个特点:一是选他的课要有一定的书法基础,而且要考试,考上了才能上他的课;二是专讲王羲之的《兰亭序》,别的不讲。看到食堂布告栏的公告,我动了心思,便怂恿着班上的另一名女生一起去报名。

我记得选课考试是在六号楼一间狭小的教室里进行的,报名的人很多,大家排着长队到教室里,倪老师端坐在课桌前,桌面上摆着毛笔、墨水以及黄色的毛边纸,要求必须悬腕写一满一张纸。看到这阵势,我有点怯火,布告栏上写着总共才招二十人,而报名的足足有百十号人,再说西大的文科生很多,能写会画的人才太多了,我能考上么?

正思量着,轮到我了,略加思索,我提笔写了一首在宿舍里反复联系过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还没写完,倪老师说:“好了好了,不用写了,下一个。”

我想,这玩了,肯定是写的不好没入倪老师的法眼,随后问了下跟我一起来的女生,她说自己也没写完就让倪老师打断了,不让写了。我一听,心里更没底了。

约莫过了一星期左右,录取名单下来了,我和那位女生的名字赫然在列,一下子,这颗悬了好久的心才放下了。

顺利的报名、开课,我发现总共就录取了二十人,而且有七八个日本韩国的留学生,据班上的同学说,这些留学生都有很深厚的书法功底,在国内都是比较有名的青年书法家,到西大来是专门学习书法的,我一听就有压力了。而同来的那位女生,人家好像看起来并不在意,一聊才知道,人家从上小学开始,一直研习柳公权的《玄秘塔》,而且从不间断。我的压力更大了,看来,这个班也是藏龙卧虎,不容小觑啊。

开课了。教材是倪老师掏钱专门复印的放大版的《兰亭序》,笔墨纸砚毛毡自备,每周上一次课。倪老师讲课有个特点,每堂课只讲几个字,要求我们反复练,而且在讲之前,先给我们讲王羲之的生平、创作《兰亭序》的背景以及东晋时期那些文人雅士的风流轶事,让我这个理科生听的津津有味,也大开眼界,感觉选这门课真的很值。

这门课开了一学期,倪老师风雨无阻,给我们讲了一学期,我们也跟着学了一学期,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大,偶尔下课后觉得意犹未尽,就在宿舍里练练,还专门在床头的墙上贴了一幅自己写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引来很多人的围观。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这门课要结束了,倪老师说准备在学校的橱窗上办一期班上学员的书法展览,每位同学写一幅集王的对联条幅,橱窗只能贴十来幅字,写得好的上橱窗,写得不好的就算了。大家一听,都暗暗用功,都梦想着自己的作品能上橱窗,让全校师生欣赏、评述,自己脸上也有光彩。

倪老师找来很多集王羲之的对联,大家随意挑选,轮到我的时候,我挑了一幅“竹因临风情思畅,兰以当清气亦和”的集王对联,当时也没有别的想法,只觉得这几个字表达的意境很美,但究竟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经过反复的构图、练习和创作,我从写的十多幅作品里挑了幅自己最满意的,交上去了。记得当时为了作品的完整性,倪老师还给我们每个人刻了一个印章,这是属于我的第一枚用于书法创作的印章,很珍贵,至今仍保留着。

又过了约莫一周,终于有一天,书法班的书法展览如期在西大主干道的橱窗开展了,我的那幅作品与其他同学的作品一起被精心装裱,悬挂在橱窗内,我被选中了!一阵狂喜袭来,让我很激动。这也是我大学生涯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一起入展的,还有同班的那位女生和来自日韩的几位留学生。坦率的说,留学生的水平很高,记得有一位来自日本的学生,写得刚柔相济,遒健飘逸,生机灵动,顾盼有情,很得《兰亭序》的神韵,让我们赞叹不已。后来才知道,人家自小就专攻《兰亭序》,研习了十多年,已经举办了好几次个人书法展,名气很大。同班的那位女生写得也很好,既有柳体的爽利挺秀,骨力遒劲,也有王体的姿态妩媚,委婉含蓄,不客气的讲,比我的要好很多。总体来讲,在入展的十幅作品中,我属于中下等。

尽管水平有限,但自此之后,我疯狂的迷恋上了书法,每日勤练不辍,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几次书法比赛,好像还得过奖,只不过作为业余选手,和那些专业书法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对这一点,我有自知之明。

顺利的毕业,参加工作,接着是结婚、生子,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慢慢袭来,谋生成了第一要务,所有的爱好都只能先放在一边,书法也不例外。逐渐的,书法淡出了我的生活,只是偶尔在周末闲暇,取出笔墨纸砚,信马由缰的随意涂画几笔,但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喜欢书法,喜欢《兰亭序》的习惯却保留着,三十多年里,无论我走到那里,在什么地方,只要看见有《兰亭序》的场合,我都会忍不住驻足,仔细的观赏,心中默念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千古名句来。

只是也有遗憾,至此后,虽有幸和倪老师有过几次书信来往,却始终再未曾谋面,更不用提再次聆听教诲了。

2019年的一天,我翻出了当年倪老师给我刻的印章,突发奇想,能不能再联系到倪老师呢?上网搜索下才知道,倪老师早已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年轻书法家了,也已经不在西大任教了,如今的他已经名满天下,不仅是中书协的理事、兰亭奖的评委,而且是北师大的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了。他还愿意理会我这个岌岌无名的书法爱好者吗?

经过现在北师大教书的同学打听,我找到了倪老师的邮箱,怀着试一试的心情给他去了封邮件,谁料,几日后,倪老师不仅给我回了邮件,而且告诉了我他的手机号,我们俩顺利的互加了微信,皇天不负有心人,时隔三十多年后,再次联系上了!

如今的倪老师尽管已经退休了,但在他的朋友圈里,在他的公众号《倪文东书法教育》里,经常能见到他还在满世界的忙碌,或在名山大川访碑游学,或在在慕课里传经送宝,或在全国各地讲学,依然为书法艺术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竹因临风情思畅,兰以当清气亦和。竹在中国文化意象中代表着刚毅的性格和远大的志向,沦落尘俗又超出世间,是君子高风亮节的代名词;兰为“王者之香”,“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象征着高雅丽质、忠贞不渝。这两者都是美好的意蕴,含蕴着一种寂静欢喜之后庞大辽阔而又细密深邃的衍变,其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表达着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积淀了民族文化心理的精神气象。尽管当时我在书写这幅集王对联的时候,对其中蕴含的意思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并不妨碍我对这幅对联的喜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尽管如今我已经还少再练习书法了,但这一段与书法的结缘,与倪老师的相遇,却是一辈子难忘的记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竹因临风情思畅 兰以当清气亦和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