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争议的巨著

作者舍怒醒:历历老师的奇葩朋友,热爱拳击的读书人,不务正业的工程师

1999年的夏天,在家乡镇上上学的我,迎来了初一结束后的长暑假。我兄长在市里读高中,假期回家带回来了一本黄色封面且破旧的盗版书籍《平凡的世界》,路遥著。暑假参加了一个月的夏令营课程学习,顺带着读完了读这本书。
在以后的每个周末早上醒来,就会随便切入的看,直到高中毕业,印象里那种阅读的快感让年轻的我总是引起心灵共鸣,但几乎每次的阅读快感过后都不会引起太多的思考,且伴随着丝丝疑惑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尔后我求学于西安,羞愧的说在整个大学没有读过几本像样的书,谈起读过什么书,似乎《平凡的世界》是我的一块遮羞布。但内心深处,这本书并未引起我足够的思考,远不如《动物庄园》,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乔治·奥威尔的《1984》带给我的启蒙和思考。这也是我心中一直存在的疑虑:如果一本书不能让读者掩卷深思,只有阅读的快感和共鸣,似乎哪里不对劲。可能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很浅,或者被应试教育荼毒太深无法独立思考,始终难以明白心中的困惑是什么。

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对心理学及人性的了解,读过书评和文学评论,了解了部分传统文化和体制特色,才明白这本书就像茅盾文学奖一样,处在官方弘扬的固有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领域也会有自身的局限性。

比如在主要人物个性的塑造上过于光亮,存在着理想化的伟光正倾向。与东野圭吾的完全暗黑风格的《白夜行》相比,孙家两兄弟与桐原亮司,田润叶、田晓霞和西本雪穗就是两个极端:一方太过于伟光正而闪闪发亮,一方过于黑暗而压抑沉闷。孙少平作为农村成长的青年,在打工和奔波的日子里从未丧失做人的原则,而书籍成了他丰富的精神食粮,在苦难的生活面前一直保持着不屈的斗志,如另一个保尔科察金,激励着广大贫穷的青年努力奋斗。

在痛失爱女后,田福军面对孙少平说出:“她是个好孩子……我们都无法相信,她那样充满活力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我们都应该为她骄傲,也应该感到欣慰……”,如以此作为父亲痛失爱女的真情流露过于简单和冷静,作为人应拥有的丰富情感和情绪表现的较不充分,说出她用自己的死去换取了另一个生命,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欣慰,让我不禁疑问:就算再光辉伟大的领导也不该如此表达痛失爱女的感情吧,更何况中年丧女。反而书中的一些小角色显得更加真实,人物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而显得饱满,如金家兄弟外出成了盗窃的高手,吹起牛皮来毫不含糊;双水村的王彩娥的频繁出轨和与理发师的凑合过日子;王满堂的二流子德行和幡然悔悟后归于平淡的生活;矿区工人安锁子的猥琐和粗鄙,但在挨了孙少平一顿打后提及少平师傅离世后的真情流露。

某些故事情节不合理,似乎多了些自我想象的成分。省委乔书记挤公交的这一段,让我想起了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皇帝总是在最后关头现身给大家一个惊喜,书中的随行官员大喊一声:“省委书记在车上,请大家不要拥挤!”当我每每念及此,总会认为这似乎是我等草民的一厢情愿,寄希望于救世主或神仙皇帝来拯救黎苦百姓,自我满足于那种青天大老爷微服私访的幻想中。作为最能体味生活酸甜苦辣的普通老百姓,大部分都曾有着青天大老爷拯救黎明百姓于苦海中的情结,恐怕出身贫寒和从小历经生活磨难的路遥先生也不例外吧。

男权化的过度渲染凸显了对女性的不尊重。孙少安优秀能干,头脑精明,美丽的田润叶对他念念不忘(好在此处没有结局)。孙少安要结婚,于是贺秀莲很快就出现了,不要彩礼的跟过来,并成为了孙少安在生活和生意上的得力助手。美丽的省报记者田晓霞爱上了一身炭黑的挖煤工人孙少平;孙兰香和省高干的儿子恋爱,并在拜访男方家时,毫无农村气质让人二老惊喜非凡;李向前苦恋不成出车祸后双腿截肢,田润叶母性大发的醒悟并与李向前很快就拥有极好的感情,育有一子。这些女性角色的塑造,让我不禁以为是为了能满足男性角色和行文的需要而配置的,但新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早已觉醒,她们并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但我仍然以为,《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巨著,作者路遥从1975年开始创作,花费13年的心血完成。作者采用白描写实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在改革开放前后二十年的背景下,它通过记录黄土高坡地区孙姓一家人的命运沉浮和生活的变迁,展示了特殊时代下那代人特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具有优秀的时代精神和意义。劳改劳教,批斗会,农业学大寨,革委会,粮票,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特定年代才有的词语,记录了整整一辈人的记忆与苦难和特有的青春色彩。百万字的恢宏巨擘,各个社会阶层众多人物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变革带来的冲突纷繁交织在一起,刻画了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普通人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就像我们要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面对传统文化一样,我们也要看到这本书中有优秀而正面的一面,并批判的对待其自身的局限性。

曾有文学评论家说路遥先生是以为匠气很重的作家,他的文字功底确实不算杰出,但质朴而又简练,毫无卖弄和华丽的风气。从文学价值上来说,《平凡的世界》较于《红楼梦》和《百年孤独》等世界超一流名著低一等,但对于当代及后世的价值却是极大的。它激励着年轻人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走向自己的理想。它力求真实的刻画了中国最底层最众多的农民生活面貌,将他们的苦难奋斗史呈现在了历史面前,把握住了历史交给他的责任。

路遥是一个有理想的作家,用13年穷尽生命写出了这本巨著,佝偻着身子拼搏不息的将此书付诸于世,深刻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成长环境和经历的人,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会对《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有不同的评价,这恐怕正是颇有争议的来源吧。正因为有巨大的争议,才会显得这本书的优秀和巨大的价值。那你是怎么看这本书的呢?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