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菩提树下

何为佛?佛是一个代号,是人和万物的本源。善与恶,是人性作用的两种现象。佛,是福德和智慧修行的圆满者,自觉,觉他,觉醒,是对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真正圆满觉悟的人。佛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是一门学科,代表着一种心胸和境界,代表着慈爱。

人从根本上要面对的问题是生存和生命价值的问题。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看他们怎样的生长生活,并发挥作用,保持每天都向上生长的状态。这就是人生意义,让心有个安处。

看似简单但行动起来,要达到与天地并生者的境界实则太难。

安明居士在《论佛》中说到,“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人人皆可成佛。

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原姓乔达摩,也叫悉达多,出身贵族,原本有繁华的生活,极尽享受之乐,却依然放弃,在29岁时遁入山中苦修,以求解脱。他充满渴望的精神容器仍未盛满。洗礼虽善,但那只是水,不能洗涤罪孽,满足焦渴的灵魂,抚慰畏惧的心灵。他开始饥食渴饮,养精蓄锐。

35岁时,在菩提树下,经跏趺坐,静思冥想,终于廓然大悟,成就无上正觉。众生皆苦,生命的意义在于离苦得乐。只有经过冥想的体验,人们才能了解中道,成就正觉。

然而娑婆的世界充满了遗憾和悲伤。每颗心生来就是孤独而又残缺的。我们来世上一场,要经历事事变迁,红尘磨难,留在人间多少爱,面迎浮世千重变,就别问是劫还是缘。

世间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依赖各种因缘,念念生灭,没有什么是完全孤立,自己自足的。看万事万物也是有多种角度和立场的。看人之短,则天下无一人可交,看人之长,世间所有人都是吾师。

佛陀有着光辉灿烂的人格,有着不可思议的意志力,佛陀的精神生命超脱一切局限,彰显出高贵,静穆自得,温和慈悲的状态。有着自觉的使命感,要把佛法的教义传播给更多的人。

人人都想成佛,都想开悟,开悟之路漫长而又灼热,又似乎就在那一霎那。

《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知乎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与自然和谐,则天人合一,与社会和谐,与他人和谐,则人我合一,与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和谐,形体与精神和谐,则形神合一。养生的关键是养神,养神就是集中注意力,观察自己的觉知,有意识地去聚神 ,人的整个气质气场立刻会发生变化。精是生命中最精微的物质,气是生命中的原始能量,神则是生命的最高主宰。一个人的人一旦有了“精气神儿”,他就浑身充满活力,目光如炬,心中有爱,浑身散发着像太阳一样的光芒。他的脚步有力,目光炯炯,目标明确,每一件事情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一切外在都是内在精神 的显化,“精气神儿”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来自于人内心的一种物质。

顺应自然,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学佛修身,不为出家,不为怪异,只为自己能够变成一个善良的人物,懂得运用佛法降伏自心,消除傲慢嗔痴心等烦恼。

戒定慧,戒这就是端正人的心态和行为,定就是静的功夫修养,致力于内心平静,慧是真正的智慧,有定持戒,有定生慧。

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精进自己,种善念,行正路,结善果。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你被给予了什么,而是你如何使用这些被给予的事物。”希望我们都能在尘世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山草啊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菩提树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