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看电影的故事

对我这个出生于1956年的人来说,若谈青少年时期最值得怀念的精神享受,看电影是要排在前列的。那年月,看电影简直就是乡村的视觉盛宴。一说哪里放电影,往往跑几里、十几里去看。放影场多在麦场开阔地,往往是男女老幼,泱泱人海。正面无位置了,就到银幕的另一面去看。那年头片子不多,“老三战”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还有《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是看了多遍的。

小时候,逢寒暑假,我总要到舅舅家住些日子。几个表兄弟待我都很好,处处让着我。记得有一回,我说想看电影就想看电影,想得不得了似的。表哥姚新学在大田里干了一天活了,肯定很累的,但他为了满足我,二话不说,推自行车出门,一溜烟十五华里,把我带到泾阳县电影院。那晚上演的是《红灯记》,京剧艺术片,露天场,一毛五分钱一张票,进去时已经开演了,浓眉大眼的李玉和已举着红灯唱起来了。我们是站在后边看的,尽管剧情已很熟悉,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两眼潮潮的。

我上高中期间,团支书兼班长的我被评选为出席县教育系统先进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会是在临潼县城开的。期间有一场电影晚会,放的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回到学校后,老师让我给同学们讲讲参加会议的收获,我就讲了《卖花姑娘》的故事。当我讲到被地主婆烫瞎双眼的妹妹,为减轻姐姐的负担偷偷上街卖唱“买花来哟,买花来哟……”时,教室里有了抽泣的声音;当我讲到孤苦伶仃的妹妹天天在村口哭喊妈妈和姐姐,被狠心的地主婆以阴魂附体为由扔在山沟,直到奄奄一息时,教室里哭声一片……这件事强化了我对电影感染力的认识,也使我知道自己还具有叙述故事的才能。

我下乡做知青的时候,先后看了《艳阳天》《创业》《春苗》《红雨》等电影,具体在哪儿看的,已记不清了。这几部片子,时代特色都很鲜明,都在着力塑造、歌颂英雄模范人物。用现在的观点看,是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颇性的,但在那个年代,对处于青春期、积极上进的我,鼓舞、激励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我是暗下决心,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我后来形成的“做到自己最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人生定位,这些电影也是起了作用的。比如《创业》中的一曲旋律,我就哼唱了好多年;而那句“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就好像刻入脑子似的,前些日在鼓励孩子用功学习时,还顺口说了出来。

1977年春天,我被招工进了陕西一家化工单位。作为新员工,我们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接受培训。所住的江北南化住宅区有一家电影院,几乎场场爆满。那天,是个28号,该院放映《火红的年代》,海报上的著名演员于洋红光满面,甚是英武。我去晚了,票已售完。于是在门口等啊等,希望有人退票。等到开演铃声响了,也没有人退票,又不愿离开。踱去踅来的时候,忽见地上有一张票,拾起一看,是张26号的废票,正要扔时却灵机一动,就到避人处,掏出笔来,将26涂改为28。于是,大着胆子跟在几个入场的人后面,在检票员眼前那么一晃,竟然成功地混进了场。电影已演到于洋正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于洋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见有人打着手电筒进了场,心里正忐忑着,手电筒的光芒就照到了靠后墙站着的我。问:“你的票呢?”我拿出来给人家看。“这票哪来的?”我搪塞:“别人送的。”“朝出走!”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出了场。心里还嘀咕:后面站了那么多人,他们肯定也都没票,为啥只让我出去?

从南京归来,单位安排我到专案组工作。一次,出差到铜川一个建筑公司搞“外调”(即外出调查)。住下的当晚,该公司放电影。一溜溜砖块散散地垒摆在场地上,垫张报纸就是坐位。夏天,穿着前露趾后露踵的凉鞋。看的什么电影已忘记了,只记得看着看着,觉得有人挠、掐我的脚后跟。扭头一看,看到了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我后来看复映的电影《红色娘子军》,见祝希娟扮演的吴琼花,就睁着这样的眼睛。四目相对,她并不羞怯,倒是我先收回了目光。于是,我扭过头继续看电影,她也没有再挠、掐我,直到电影结束。散场时,大灯一亮,我才看清她的模样,十七八岁,辫子粗而黑。于是,大眼睛对着我似嗔非嗔地一瞪,粗辫子一甩,风摆柳般走开了。事后回味。我有了女孩儿若胆大起来,会让你惊心动魄的认识。

1977年秋冬,高考恢复。1978年春天,我走进了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学校在周末是常在灯光球场放电影的,自带方凳去看。然而,我不满足。于是,常常在星期天,骑着自行车进城去看。那时候,西安各大影院放的影片往往不一样,事先在晚报的中缝上看、抄了影讯,按放映时间排序,一场接一场地看。比如,上午在南大街的光明电影院看完一场,在附近的饭馆里花一毛多钱吃一碗面,再到竹笆市阿房宫电影院看第二场,接下来到西大街的群众电影院或北大街的和平电影院看第三场。出来后到附近饭馆里再吃一碗面,回学校或看第四场。最高纪录是一天连着看了五场,回到学校已是晚上熄灯时分。有次在阿房宫电影院,买票时人多拥挤,无意中见一个小伙子瞅着我看,没有在意。进场后坐在边排靠后的位置。电影开演后,觉察有穿大衣的人从身边走过,但眼睛一直被前方的银幕吸引着。出影院后才发现上衣兜被人掏了,丢了学生证和夹在里面的近十块钱。十块钱对当时的我而言,算一个不大不小的损失。而学生证丢了就有些麻烦,得劳神补办。正打算补办之际,辅导员老师找我了,说是有人捡了我的学生证,送到校办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看电影的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