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将帅品格义·勇·严 —— 虞翁谈兵(2)

将帅品格义·勇·严

—— 虞翁谈兵(2)

文\左 飚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故义者,兵之首也。 《孙膑兵法·将义》
……果者,临敌不怀生;戎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吴子·论将》
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吴子·论将》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投之所往,天下莫当。” 《吴子•治兵》

上文《虞翁谈兵(1)》探讨了将帅品格中的“智、信、仁”三项,也即《孙子兵法》所述将帅五德“智、信、仁、勇、严”中的前三德。本文将探讨余下二德,再加上《孙膑兵法》中强调的“义”,合成“义、勇、严”三德。

(4)义:威信之源

“义”是我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主要指公正合宜的品质或行为。按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的解释,“义”字的繁体“義”字,羊在上,下边是人手持古代的武器戈。上面的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上边两点左右均分,中间也是左右对称,象征公平之意;第二种解释是祭祀的羊,表达的是信仰。下边是持戈的武士,也可以是“我”的意思。从构字角度看,“義”字的意思就是为了公平(或信仰)而战斗,对于个人而言,则是我为公平(或信仰)而战斗。孔子曾指出,“义以为质 义以生利”,他从“义”与“利”的关系角度阐明了“义”的主要含义,即道义、正义、公正等,英译为righteousness或justice。本文所说的“义”是指将帅的品格,从孙膑的论述“不义则不严”看,它与严格治军密切相关,因而主要取其“公正”(justice)的意思,也指将领品格的“正直”(righteousness或integrity)。当然“义”字还隐含着上面所说的“为公平(或信仰)而战斗”的意思,其含义远比英语中justice等词丰富得多,这是因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中难以避免的意义缺失问题。
孙膑认为,将帅的“义”与“威”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他把“义”视为“兵之首也”,也就是把将帅的公正品格和行为看作是统兵作战的第一要素,是将帅获得“威”(威信、威望、威力)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管理者的公正无私、坚持正义的品格同样对树立威信起到直接的作用。《淮南子》中有这么一句话:“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执政者如果公正无私,哪怕发一句话百姓都会一致赞成,起到万众齐心协力的作用,可见这样的执政者威信之高。《淮南子》把“公正”与“无私”放在一起说很有道理,所谓“义”(公正),应以“公”字为核心,即把公道、公心、公信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正气之源,“义”与“私”字水火不相容。管理者只有心地无私,才有可能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地支持好人好事,伸张正义;管理者只有心地无私,才有可能义愤填膺、义正辞严地制止坏人坏事,仗义执言;管理者只有心地无私,才有可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员工,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件事情;管理者只有心地无私,也才有可能做到光明磊落,敢于说真话,勤于干实事,坚持按规则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在特殊时刻为坚守正义而献身。在2020年初全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的高峰时刻,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一席话“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不让老实人吃亏”等等,瞬间在网上刷屏,引发广泛共鸣。好一个“没有讨价还价”!这番受民众赞扬的大白话其实道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即现代组织管理者(包括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要大义凛然,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自我,经受住公而忘私的严峻考验。有的现代组织管理者威望不大、威信不高、办事威力不强,问题也往往出在公私关系的处理上。如果管理者凡事“私”字当先,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自然而然会丧失三“威”。有的管理者对组织内部出现的不良现象不敢批评,不愿触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实际上还是“私”字在作怪:怕与人结怨,怕丢选票,怕失人缘,怕失去既得利益。现代组织管理者唯有去私立公,做到“不可以不义”(《孙膑兵法·将义》),才会赢得员工由衷的爱戴和支持,也才能真正牢固地树立威信。

(5)勇:无畏之气

“勇”是无畏之气,表现为果断、勇敢、不迟疑徘徊,是将帅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果断就获得信心,信心会产生力量,力量是胜利之母。俄国诗人普希金把勇敢誉为“人类美德的高峰”,“勇”对于管理者尤为重要。管理者的“勇”有感染作用,他的榜样能使周围员工的心头燃起勇敢的火炬。论统兵打仗,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勇”字,但三位兵家代表人物都没有把
“勇”字放在第一位。孙武把“勇”置于“智”之后作为“智”的补充,很有见地。凡有战事,将帅必先用“智”,运筹帷幄,确定战略战术,做到“先见而不惑”,而不会“勇”字当头,鲁莽蛮干;但一旦战略、战术确定之后,则必须果断实施,勇往直前,直至胜利。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正是“智”、“勇”结合的结果。孙膑还专门发表了关于“勇”的论述:“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他认为一般人对于将帅的评价,往往只看他的勇敢,其实勇敢对于将帅来说,只是应该具备的若干条件之一;单凭勇敢,必定会轻率用兵,轻率用兵而不考虑利害是不可取的。孙膑的观点与孙武的观点一脉相承,强调有勇无谋不可取。“智”与“勇”互补和融合的重要性还可从孙武所指出的“五危”中看出,这一点我们将另文探讨。“勇”必须以“智”为指导,大智才能大勇,愚勇是盲勇,是用兵的大敌。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勇气常常是盲目的,因为它没有看到隐伏在暗处的危险与困难”。(《培根论人生》)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指出,“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在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现代组织管理也是如此,管理者也需要在运“智”谋略的过程中有“勇”的支撑。各类组织的管理者首先要弄清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情况,在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基础上谋划策略,然后果断、勇敢地实施策略,方可实现组织目标。现代管理者的“勇”表现为敢于抓住机遇,敢于冒一定风险,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改革创新,敢于另辟新径,甚至敢于在理智分析后闯入某种“禁区”。最重要的勇气是面对危险还能冷静思考,能控制惊慌和冲动。“勇”而不“智”,只知蛮干,就可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被竞争者击败;“智”而不“勇”,不敢冒风险,就可能坐失良机而无所作为。西方有一句谚语表达了同样的道理,“有勇无谋是愚蠢、疯狂;有谋无勇是怯懦、软弱”。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智勇双全的人才,也就是吴起所说的“夫总文武者(能文能武、有智有勇的人),军之将也”。

(6)严:双“效”之基

“严”,表现为严明、严肃、严格。将帅必须以严明的军纪、严肃的军令、严格的要求治军,才能“以威严肃众心”而威震三军,实现克敌制胜的战略目标。孙膑指出,“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孙膑兵法•将义》)他认为治军不严将帅就没有威信,将帅没有威信,士兵就不会拼死效命。吴起在与魏国君主武侯的对话中,凸显了“以治为胜”的理念,即必须治理好军队才能打胜仗,军队不治理好,即便拥有兵力优势也不可能打胜仗。吴起在关于如何治理好军队的阐述中也隐含着一个“严”字:如果法令不严明,赏罚无信用,鸣金不停止,擂鼓不前进,虽有百万之众,又有何用?他强调“居则有礼,动则有威……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只有平时因严格管理而守礼法,战时才会有压倒敌人的威势,唯有这样的军队才所向无敌。本段的标题“严:双‘效’之基”,意为严格治理是获得双“效”,即“效果”和“效率”的基本条件。所谓“效果”,是指产生合乎目的性的结果,实现组织目标,对于军队而言,就是最终克敌制胜,也就是吴起所说的“投之所往,天下莫当”。所谓“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时间、人力、资金等)获得尽可能理想(多且好)的产出,对于军队而言,就是令出必行,进退有序,也就是吴起所说的“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效果”是战略性的,是指做正确的事,即做合乎目的的事;“效率”是战术性的,是指正确地做事,即尽可能投入少而产出多;而双“效”的实现都离不开严格治理。
现代管理也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建立严格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重视各种手续、规则和操作程序,明确规定所有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严肃地执行招聘、晋升、奖惩等各种规章。要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让每一位员工视违章为畏途,不敢稍越雷池。所谓“严”,还体现为管理者本身要严格自律,不能因人情私交而偏离制度规定,随意加大或缩小考核力度。以“此番放过,下不为例”的方式处理违章事件,就会使规章制度沦为一纸空文,实为管理一忌。在组织管理中对人对己同样“严”,才能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精细化的管理。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管理有“效率”;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有“效果”。被誉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也重视严格治理各类组织,提倡一种基于标准化的程序和清晰的权威链的管理系统,强调建立严格、稳定而详细的规章和程序,并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威权为基础,才能实现其目标,只有威权才能变混乱为有序”(在2.4.2“分级管理”小节中有较多关于“权威链”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勇”与“智”的关系一样,“严”与“仁”也是互补、融合的关系。“仁””而不“严”,就会出现“不能使”、“不能令”、“不能治”的涣散局面,也就是“偏施仁则懦”的弊端。“严”而不“仁”则走向“令过严则残”的另一个极端。出色的现代管理者往往是恩威并重、宽猛相济、文武兼施、既仁又严的高手。
上述智、信、仁、义、勇、严“六德”,是兵家代表人物所倡导的古代将帅的理想人格,也是历朝历代著名将帅所追求的目标。诚然,能全部具备这六种品格的人是现代组织合格、称职的管理者人选,甚至可以成为最理想的现代管理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六德”俱全的“将才”凤毛麟角,十分稀缺。各级各类组织以“求全”的标准选“将”很难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解决方法有二:其一,入选的管理者要有高远的志向,应以“六德”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向之靠拢;其二,入选的管理者要有集体领导的意识,建立并依靠由各色人才组成的管理团队,而团队的结构要合理,优势互补,做到不同素质、不同能力的人才的最佳组合,集“六德”于团队一身而非个人一身。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将帅品格义·勇·严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