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今天的婚姻为何如此脆弱易碎? - 《为爱成婚:婚姻与爱情的前世今生》

原创 陈万龙 贝书单
当为爱成婚成为社会共识的时候,婚姻危机的种子也被埋下了。为爱成婚的理想让人们在婚姻里获得了更多选择自由和个人满足。但同时也给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

美国斯蒂芬妮•孔茨教授在《为爱成婚:婚姻与爱情的前世今生》一书中说,在传统社会,婚姻这件事跟爱情没什么关系。当然,并不是说,传统婚姻中的夫妻都没有爱情。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坠入爱河,也总有爱得死去活来的夫妻。但是,总的来说,婚姻作为一种制度,是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在某些文化和某些时段里,真爱实际上被认为是跟婚姻相矛盾的东西。在古印度,在结婚之前相爱被认为是一种颠覆性的、甚至于反社会的行为。在中世纪,法国人把爱情看作一种“精神错乱”。近代早期的欧洲有一句俗语:“谁为爱结婚,谁就晚上享福,白天受苦。”

既然传统婚姻和爱情无关,那人们到底为什么要结婚呢?关于婚姻制度是如何产生的,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婚姻是为了让男性保护女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婚姻是为了让男性剥削女性。其实,在作者看来,这两种观点都不对,婚姻的出现其实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在原始社会,人们面对险恶的大自然,各方面的生存能力都是有限的。小群体需要通过婚姻把陌生人变成姻亲,把合作的关系拓展到直系亲属以外,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人员和资源的流通,这样他们才能更自由和安全地寻找食物和迁徙。比如,要捕获比较大型的动物,人数少了不行,但和亲家借些人手来就能实现了。

之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财富开始慢慢积累,阶层逐渐分化,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婚姻的作用也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有权有势的家族要通过有选择地嫁娶子女来巩固财富、整合资源或者建立政治同盟。在欧洲,从中世纪早期一直到18世纪,妻子在结婚时带来的嫁妆,往往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大一笔收入。而找一个丈夫通常是一个女人在经济前途上能做出的最重要的投资。

从传统上来看,婚姻还起到组织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的作用。在很久之前的传统家庭里,婚姻制度确认了男性高于女性的权威,也决定一个孩子有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婚姻还是一个人成年和获得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标志,同样也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来源。

正因为婚姻起到这样的作用,所以传统婚事才不能完全由两个当事人来决定。亲戚、邻居、神父或者官员,常常会参与到婚事里来。即使是两个人自己安排了婚姻,多半也是出于利益考虑,而不是因为爱。也就是说,在传统社会,婚姻作为一种制度对人类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是不能仅仅以爱情作为基础的。

从18世纪开始,市场经济的扩张和启蒙运动的出现才带来了真正革命性的改变。到18世纪末,个人选择取代包办婚姻成为了一种社会理想,人们被鼓励为爱情而结婚。几千年来,婚姻第一次被看作两个个体之间的私人关系,而不是更大的政治和经济系统里的一环。丈夫和妻子的形象也有了转变。丈夫从家庭劳动力的管理者变成要靠一己之力养家的人。妻子的角色也被重新定义,着重于她对家庭生活的情感和道德贡献,而不是经济上的收入。

爱情为本、男性养家的婚姻模式在18世纪晚期被发明出来,在之后将近200年的时间里被持续地修正和调整,到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顶峰。在那个时代的北美和西欧,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伴侣,结婚,组成一个男性养家的家庭。1957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每5个人中就有4个人认为,想保持单身的人都是“有病”、或“不道德”的。甚至有更大比例的人同意,一旦结婚,丈夫应该是赚钱养家的人,而妻子应该留在家里。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繁荣,让很多人第一次有机会实现私人家庭的浪漫梦想,幸福地安居在自己的小巢里。

当时的人们沉浸在这种婚姻模式的辉煌之中,怎么也想不到,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这种婚姻模式就走向衰落了,婚姻开始失去组织性生活、安排起居和生育子女的权力。人们开始更晚结婚,离婚率飙升,婚前性行为成为常态。丈夫养家、妻子持家的劳动分工也分崩离析了。对当时的亲历者来说,或许这种转变是突如其来的。但其实,当为爱成婚成为社会共识的时候,婚姻危机的种子也被埋下了。为爱成婚的理想让人们在婚姻里获得了更多选择自由和个人满足。但同时也给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如果婚姻是关于爱情和终生亲密的关系,当人们不能找到真爱时,为什么还要结婚呢?当爱和亲密逐渐消失之后,还有什么能维系婚姻呢?假如婚姻是建立在夫妻感情而不是男性权威的基础上,家庭秩序又怎么维持呢?关于这些争议的危机早在18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爱情为本、男性养家的婚姻模式才宣告瓦解。

可以说,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婚姻的变革超过了此前5000年的沧桑变迁,古老的婚姻“法则”已经基本上不再适用了。1980年,美国的离婚率达到了50%。虽然在那之后离婚率趋于平稳并开始缓慢下跌,但会在离婚后再婚的人越来越少了。婚姻之外的选择更多了。预期寿命延长,使“至死不渝”成了巨大的挑战。制定更加严格的离婚法律,对于限制离婚几乎没有效果,实际上还可能让人一开始就对婚姻望而却步。1970年到1999年,美国未婚同居的伴侣数量增加了7倍。生育革命动摇了人们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所有关系,包括两性、婚姻、怀孕和生育。以前无法成为父母的人,现在可以用各种组合方式得偿所愿。另一方面,一些夫妇运用新的生育技术来完全避免生育。丁克婚姻和同性结合,都对“孩子是一段婚姻关系的核心目的和黏合剂”的传统提出了挑战。独居人数惊人地增长。在西方社会,未婚的人,无论是独居还是和伴侣同居,都拥有和已婚人士同样的权利,这样是前所未有的。

婚姻曾经是提高社会地位的通道,也是人们获得资源和劳动力的最佳方式。现在,它已经不再是人们为未来投资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它是一项比过去更加冒险的投资。人们在单身时可能会追求更高的学位或者获得更好的工作。而且,婚姻有很大概率会以离婚收场,这使得人们更愿意保持选择的开放性,同时投资于自身的技能和经验。

总而言之,今天的我们正在迈入未知的领地,过去坚固的东西已经烟消云散,而新的婚姻形态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谁结婚、为什么结婚、如何维持婚姻,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不断变化。可以说,在当代,一刀切的咨询手册或者锦囊妙计已经没有价值了。但书中还是提供了几条基本法则,似乎能帮助多数现代婚姻实现幸福美满。

第一,人们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迫于经济和社会压力,而去结婚或维持婚姻,所以对今天的男女来说,从朋友开始做起,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关系,就变得更重要了。

第二,因为晚婚,两人结婚前就形成了独立的个性,夫妻在所有事情上互相契合的假设已经不成立了。当这样的独立个人走到一起,而且当没有人再拥有支配权时,双方都必须学会和而不同。

第三,丈夫必须对妻子的改变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这并不是偏向女性而打击男性。几千年来,婚姻都是以强化女性的屈服地位的方式来组织的。今天,大部分让丈夫权威凌驾于妻子之上的法律和经济基础都不存在了。但我们所有人都在潜意识中沿袭了一些习惯和情感上的期待,使得女性在婚姻中的劣势地位延续下去。男人若是能对妻子想要改变的请求做出积极回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到他们的幸福婚姻。

现在,虽然大部分人还期待有制度保障的关系,但是很少有人会为了这些保障,牺牲他们对于相爱、平等、灵活关系的追求。

(文章来源:中读APP“听荐好书”栏目)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今天的婚姻为何如此脆弱易碎?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