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无声告白》读后感 【豆瓣8.2的超好读小说|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作者 书单兔

这两天在通勤的路上读完了之前也推荐过的Celeste Ng伍绮诗的《无声告白》

书本身非常好看,作者的技巧很成熟,擅长人物的塑造和情感描写,通过6个各不相同的主要人物,把亲情、种族歧视、压力等内容写的淋漓精致。

不愧是当年拿下Amazon年度最畅销小说的书。

回到作品本身:书里面那种家庭之间的羁绊和最亲密的人之间的那种压抑和控制。

生活在其中的人像是溺水者一样无助。

而所有的痛苦和不幸的起源,就是这个有点”畸形“的家庭。在书的第一页便死去的最受爸妈喜爱的二女儿莉迪亚的父亲和母亲,还有他们的父亲和母亲……

可怕的是,这样的父母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

因为怀孕而中断自己哈佛学业的白人母亲,渴望着成为外科医生出人头地,却不得不在婚后囿于厨房;
那个身为华裔所以在处处都遭到“特别看待”的父亲,期望着融入和受欢迎。

他们都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和人生目标强加于孩子身上,却未意识到这样的关注和控制的重量足以使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垮下。

所以读完后觉得这不只是一个小说,而是每天在身边发生着的故事。

那句话“我也是第一次做人的爸爸/妈妈”,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小孩,很多人将小孩看做自己的附属物,以“我是为了你好”绑架对方,但这样的亲密关系中的“勒索”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

就像小说里的母亲每次给女儿的礼物都是那些她并不喜欢艰涩的书本:人体解剖、爱因斯坦,不断替她规划着未来的人生;
而父亲在圣诞节送给她那本关于如何赢得朋友的书,还有那条约会时穿的连衣裙礼物,他希望莉迪亚成为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不像他那样孤僻和自卑,让女儿不得不在楼梯间假装讲电话满足父亲对她友情的期待。

最后压垮她的,正是这样的期望,而不是失望。这样的矛盾让她想要摘下伪装的面具,放下所有的期待和关注,逃离。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为何要强加在另一个人身上,尤其是他还是那样的幼小无助;父母试图刻意改造和过渡修饰,却扭曲了孩子原本的自我。

于是这样的故事不断重复,下一代总是在试图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故事里的一个女孩,叫莉迪亚,是家里最受宠的二女儿。哈哈我表达不好,去读小说啦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无声告白》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