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用爱与智慧给予孩子向上的力量 ——读李镇西主编《教与育》有感

城阳第二十中学 李娜
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波斯坦兹经验的信》中深情的写到,“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国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家庭是民主教育的摇篮,民主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保护子女的个性,允许子女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在第一编的名家讲坛中,李镇西、窦桂梅、黄全愈、孙云晓和尹建莉这几位知名教育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感受。李镇西老师一向推崇民主教育,他认为家庭中平等的气氛,对子女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民主教育。要尊重子女选择的权利,培养其辨别的能力,最好的培养还是多为子女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民主教育养的是具有独立人格、平等意识、拼搏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公民。窦桂梅老师建议,为了孩子,请不要做这五件事:一、不要剥夺孩子的周末时光;二、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三、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四、不要将教育的责任都专嫁到老师身上;五、不要因为爱让孩子失去了自我。黄全愈老师认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输在起跑线上并不可怕”,可怕的反而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傻跑。孙云晓老师提出了成就好父亲的八种品质:好父亲是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是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的;是勇敢独自、不怕风险的;是目光远大、积极选择的;是是非分明、坚持原则的;是胸怀宽广、大度包容的;是勤劳节俭、自律自制的;是爱好运动,顽强不屈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家庭生活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建立,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事情,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尹建莉老师深表认同,她认为严厉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她还主张母爱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检验一个母亲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就像是纸做的房子,最终会倒塌下来。”第二编为家校教育,各位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分别论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刘静老师在班级举办“爸爸妈妈大课堂”家校合作新模式,家长参与的教育是充满活力的教育,是和谐的教育;石春红老师从邻居家孩子不想上学说起,谈了父母应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情要给够,理要说透;何晓宇老师从叶菲儿的蜕变所引发的思考中体会到家校合作会让孩子的进步变得很简单;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原件不好,复印件怎么可能好呢?郭文红老师从小学班级管理中,总结出了“牵手家长”的几种方法。她提倡亲子共读,以书籍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和家长互相分享的阅读形式,“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王晓波老师相信好家长成就好班级,一群好家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于无声处听惊雷,张兰老师坚信,今天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将来都会化作一声声滚滚春雷,响彻教育的广袤大地。
第三编这样说,孩子更合作。蒲翩翩老师记录和女儿的共读故事,阅读伴成长。读书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学生,往往是班上知识最渊博的学生。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精力让孩子去世界各地“行万里路”,但我们可以选择为孩子的将来付出时间与心血,陪孩子读万卷书;罗莉老师认为家庭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春天的树上结不出秋天的果子,教育需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陈霖老师认为为什么孩子不听你讲道理的原因在于共情。共情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共情的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共情能让孩子把家长当作自己的盟友,而非旁观者。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觉察孩子的情绪,全神贯注地倾听,帮助解决问题做到共情;杨富志老师认为教师使用描述性的提示语言,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说出感受,可以用写便条的形式,学生才会听。
第四编与孩子一起成长。高尔基曾说:“爱护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但教育孩子才是一门艺术。”池红梅老师认为家长越早放手,孩子越早经历,才能越早得到培养。孩子越独立,越开朗、越容易融入学校和社会这些大圈子。她希望这个学做家长的过程不要太痛苦,孩子也能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养分而走向成功;肖梦华老师从自己与儿子的亲身接触中谈起,孩子就像一粒种子,需要找到适合他成长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土壤就是家庭,而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就是父母的爱和夫妻之间的爱,她送给孩子一句话:你得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然后无所畏惧的长大;刘朝升老师主要谈了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陶雪梅老师讲述了一个不识字的母亲教育女儿的故事。
统观这四编的内容,各位老师多次提到的都有阅读,可见无论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就家庭教育里,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并和孩子一起阅读,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换句话说,一个人喜欢阅读且阅读得好,精神就成长得好,成长得健康而丰满。为了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让我们一起阅读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用爱与智慧给予孩子向上的力量 ——读李镇西主编《教与育》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