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八阿哥胤禩为什么要挑拨弘时谋反?

原创 酒翁 酒翁的日记

写在前面:在大清朝的历史上,有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出名皇帝,同样也有着“九子夺嫡”这样不光彩的历史,也许是因为“九子夺嫡”投入的人数之多,以至于我们将目光都关注在这段历史上,殊不知,每一次至高无上的权力交接时,都会产生如此的争夺。

胤禩捣鼓弘时谋反,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不服,这个很明显,别看胤禛已经登上皇位,别看每次见面胤禩都跪地磕头,可胤禩心里仍旧不服。二,毁不了雍正,但可以毁掉你的儿子,倘若能够让你的儿子们自相残杀,那岂不快哉?

胤禩,康熙之子,人称八贤王,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时期,是八爷党的头脑人物,在太子胤礽被废除后,是阿哥们里立为太子呼声最高的一位,由此可见,也是笼络大臣最有手段的一位。而胤禛呢,在九子夺嫡里算不上头脑,只能算是太子党组里的得力干将,再加上胤禛平时冷冰冰,素有“冷面王”的绰号,在太子被废后,十三弟胤祥被幽禁后,胤禛基本处于低调,无心皇位的状态,所以,在那个时候,在大臣们的心里,真正能得皇位的也就八爷胤禩和十四爷胤禵。但结局我们都知道,最后康熙遗诏,传位于人品贵重的四爷胤禛。剧情反转如此之快,快到胤禩都没反应过来,一个新的朝代已然开始了,面对此结果,胤禩当然不服,想想自己曾经的努力付出,与大阿哥胤褆斗,与太子胤礽斗,后来因民望太高,被康熙大骂后与康熙斗智斗勇,可一路走来,最后却输给了没多少民心的胤禛。

可不服虽不服,此时的朝代已不是康熙,上头坐着的再也不是自己的老爹,而是冷面王胤禛,再多的不满也只能低头称臣,可这不代表自己就认输了,再发现自己出面反抗雍正已不是最佳计策时(雍正登基后,并未为难胤禩,相反还封胤禩为廉亲王,此时胤禩若反,则会失去大臣们的支持),天无绝人之路啊,这时的胤禩碰见了弘时。

弘时,雍正的第三个儿子,说是第三,其实长子和次子早已夭折,所以,此时的弘时也就算是长子,雍正还有另外两个儿子,分别是弘历和弘昼。

弘时,小时候非常不错,雍正也比较喜欢,一直跟随在雍正面前,也经常住在皇宫内,按照大清的传位方式,弘时怎么着也是下一任皇帝。

可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没过多久,弘时就发现雍正对弘历的喜爱远胜于自己,弘时突然间觉得自己离皇位是越来越远了。恰在这时,八叔胤禩出现了,胤禩“鼓励”弘时:你是大哥,皇位本来就应该是你的,凭什么拱手送给弘历?

于是,胤禩就给弘时“出谋划策”,例如如何暗地里刺杀弘历,因为弘历若消失了,那皇位铁定是弘时的,因为弘昼是荒唐阿哥啊。例如八王进京议政,架空雍正的权力,然后通过自己推弘时上位等。

有人说,胤禩这样做自己也当不了皇帝,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其实,这不难解释,到这个地步了,胤禩早就知道自己当皇帝是肯定没戏了,可我不当,也不会当雍正你当的舒服,而胤禩帮助弘时,无非以下几点:

1.让雍正尝尝失去儿子的痛苦,我们都知道弘时最后被雍正给杀了,因为雍正发现了弘时这些事儿,最后只能忍痛割爱,杀掉这位儿子,你可知道雍正的儿子本来就三个,杀一个就真的少一个了。

2.当雍正再次体验一把“九子夺嫡”的感觉,儿子们的自相残杀,当父亲的肯定不会好受,再者雍正自己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朋党之祸,可自己的儿子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做这些事儿,看你雍正怎么处置。

3.让雍正背上虎毒食子的恶名,遭到历史的唾弃。
而这一切,胤禩都是幕后推手,所以,大臣们知道都是弘时如何如何。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胤禩以为自己天衣无缝得计策能够保住自己,祸害雍正一家,谁知没过多久,雍正就对胤禩下手了,改名为“阿其那”,抄家赐死。

酒翁之言:有人无法理解胤禩的做法,觉得胤禩应该看在雍正即位不杀他的面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和硕廉亲王,学学十三弟胤祥,辅助雍正管理好国家。可这都是我们这群“吃瓜群众”的心理,假若将自己放在胤禩的位置和经历上,心理难免存在不服,只是胤禩自以为自己手段高明的心理,逐渐害了他自己。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八阿哥胤禩为什么要挑拨弘时谋反?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