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音乐有什么用?

音乐有什么用?没有音乐生活是一个错误。音乐是有声的语言,是流动的诗篇,是大地的乐章,是心灵的故乡。

可是那时候人不都懂的这一点。作家三毛说:小时候我的父亲常拿着棍子赶我去练钢琴,我是极度反感和排斥的,练这些有什么用?很多次教育无果后,有一次父亲语重心长的说:孩子,练钢琴的确不是一门生存技能,可是人这一生何其长呀,未来你不知道你要遇到多少磨难。音乐的确不能解决很多人吃饭的问题,却能让很多人从容面对生活的磨难。荒芜的心是无法抵御风暴的。

我们的内心的危机时刻,可以用音乐来拯救。当我们在黑暗中煎熬孤零零在隧道中摸索的时候,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会给我们力量?当我们畏葸不前内心匮乏力量的时候,《走出埃及》的乐声不会震撼我们的心灵?不会给我们助力?我不信。

华盛顿说:你的生活深度取决于你对年幼者的呵护、对年长者的同情、对奋斗者的怜悯体恤、对弱势者的包容。因为生命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每一个角色你都扮演过。

除了这段话,不会去思考吗?为什么要对年幼者呵护?因为我们自己年幼过,被呵护过,或者被伤害过,我们知道呵护是对年幼者最好的陪伴。为什么对年长者要同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到这一天,我们希望自己有尊严的活着,不要被认为自己是没有用的人。为什么要对奋斗者怜悯体恤?因为奋斗者在创造生活,奋斗者在挥洒汗水,我们所有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奋斗,奋斗者让人觉得可敬,又让人分外心疼。为什么要对弱者包容?因为弱者身上有太多的不堪和糟粕。之所以存在这些东西,除了他们自身原因之外,一定还和这个社会的某些因素密切相关。对弱者的宽容可以证明我们文明的底色。对弱者的宽容,文明的水准已经有了。

亦舒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一点高贵和美感的,这种高贵和美感,与智力无关、与财富无关、与权力无关,而与内心的底线、尊严、格局有关。这一点高贵和美感,就叫做体面。看了上海老人郑建华的文字让人愈发感受深刻。他这样写道:抱歉不会转帐只能付现金。一定请不用找零。有一个恳求:除了韭菜什么都可接受,最好能有一个蕃茄(已经好久没有吃过了)。又给您增加麻烦了,非常非常不好意思(我自己也对自己的这种不正规方式感到惭愧)。

抱歉一词表达了对不住别人的自责,一定不用找零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以及替别人着想的善良,还有自己的原则,恳求一词又有着足够的谦卑和尊人的素养,对番茄的渴望和对韭菜的禁忌清楚明了,这都散发着为人的真诚和素朴。非常非常不好意思让我们看到他劳烦别人时满满的歉意,和对自己无力选择不得不如此的惭愧。

这封信笺是上海老人精神面貌的缩影,他们有尊严,体谅人,困境中互相救助,充满感恩,散发着人性善的光泽。他们不该配得上善意的对待吗?不该配得上送上心底的一份敬意吗?我们看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不就是要看不是自己原因却坠入困顿时刻表现出来的人性尊严吗?他们在庄重自己,谁不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呢?

只有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人才会给予各种昵称、爱称。因为无间,所以自由。有间,自有设限。对自己情感上没有特别体验的人,往往有着距离感,有着讲究的礼节。客客气气,尊重的样子,也是体面的样子。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界限。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要用谎话道出真心。为什么要用谎话而不能够说真话?因为真话的路太艰难了,代价太大了,所以不得不用谎话来代替。自己在说谎的时候,既是对自己坚守东西的扭曲,又唯恐对方拿谎言当着自己的真实一面错解自己。所以他是多么希望对方能够懂得自己处境的艰难,能够理解自己的不容易,懂得自己的话外音。如果懂了,那么痛苦就减少了很多。而人与人之间正向的交流都比较艰难,更何况这种错位的表达呢?人的身体不自由的时候,语言的可信度也会降低。谅解他吧,他不是故意。因为热爱与眷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段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这话告诉我们,很短时间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很长时间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命运不同。看清本质人就不会盲目,看不清本质人就会随波逐流。看清本质人有自己的选择,看不清本质就是被生活安排。那个玻璃大王曹德旺的故事可以去了解,那个李嘉诚的行踪可以去认知,那个叫大w的人故事可以问一问,再近一点,看看王思聪表达了怎样的声音。

人有三类: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先知先觉的人总是太少,后知后觉的人要么是撞了南墙,要么观察他人间接学习。不知不觉的人永远不会觉醒。第一种人不可企及,第三种人学会远离。第二种人,可参照的不少,去吧 不要犹豫,学习没有终点,每一刻都是新的起点。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音乐有什么用?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