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 -内在客体关系(堪称对难对付的关系)

以下内容节选自伊芙·卡丽格、奥托·F·科恩伯格、约翰·F·克拉金【美】的著作《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

在冲突区域,内在客体关系倾向于整合不良,自体和他人的冲突性表征被从患者的主要自体体验中分裂出去,且其自体反思能力常在某种程度上受损。

冲突性内在客体关系的活现常会微妙地扭曲患者对自己、世界和他人的体验。

治疗师需要明白,患者在意识层面上对他与早期照料者和重要他人的关系的看法,与确定的、有史可依的、针对外在现实的反应可能并不一致。相反,这些关系的表象应当被视为一种构造产物,是记忆、幻想和防御的折衷,同时也受到当前环境的影响。

患者必须维持一种状态,自体和客体的冲突性部分在其中要么被压抑,要么被解离,而且不属于其主要体验的一部分。

患者往往从攻击中解离依赖,从性欲中解离爱或依赖,从爱和柔情中解离攻击。

二元客体关系冲突,围绕着恐惧组织起来——患者害怕自己变得脆弱,害怕依赖他人、信任他人;

三元客体关系冲突虽然也是围绕着恐惧组织起来的,但这里的恐惧通常涉及与某人的竞争,从而占有双方都渴望的某物或某人。三元客体关系及其冲突通常与俄狄浦斯动力有关。

三元客体关系的原型是孩童与双亲之间的关系。要在发展上跨越俄狄浦斯状态,个体必须学会接受我们爱的、需要的人与其他人有关联,而他们的关系中不包括我们。

二元冲突通常只涉及依赖本身的起起伏伏,并不在意第三方。在二元冲突中,所有的爱都因被满足而起,也表现为满足,所有的暴怒则均由挫折激发,而且所有的爱和暴怒都聚焦于单个客体。

二元冲突和三元冲突通常凝缩在一起,相互对抗。与依赖、信任有关的冲突使个体很难成功跨越三元冲突和俄狄浦斯情境;同时,个体在体验某个情境时,可以采取二元需要和冲突的形式,以此回避与竞争和性欲有关的、俄狄浦斯水平的三元焦虑。

从结构的角度看,修通心理冲突的结果是:冲突性客体关系被同化进有意识的自体体验中。整合冲突性客体关系的结果便是攻击性动机和愤怒感以及爱的动机和温柔感能够同时表现在同一个客体关系中。

在此过程中,攻击性冲动变得不再那么可怕,其情绪负荷度也变得更低。

对克莱因学派来说,个体深层的问题在于无法完全整合爱的动机和攻击性动机。指向所爱之人的攻击是不被允许的。

抑郁心位的核心焦虑是:主体开始意识到自己对所爱、所需要的客体怀有攻击性动机,而且,这些客体被体验为是独立自主的、与自体分离的。

随着个体不再解离、投射、否认或压抑这些动机,而是根据被渴望、被需要、被恐惧的关系,把这些动机有意识地体验为自体的一部分,个体便能够开始对自己的攻击和胜利愿望负责。

总结性理解:

修通内在客体关系,就是接受客体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自己既可以爱客体也可以恨客体,相信即便自己恨和攻击客体,客体也不会报复自己以至于杀死自己。

并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这样的可能性:假如因为自己的恨和攻击而发生客体摧毁或者强烈报复,那么后果也未必就是灾难性的。——也就是说,客体毁灭并不是你攻击的错误造成的,而可能只是因为客体本身太脆弱了;而客体的报复也并不是你本身罪有应得,而可能是因为客体的反应逻辑有问题。

我想,还可以加上一点扩展:假如你爱某些客体,但总感到客体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甚至怀疑他们可能一直在使用你、剥削你、消耗你,出于恐惧你总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傻瓜和可怜虫——但其实你可以换个位置来看自己:原来你是关系当中更强壮的那个。

因为你强壮所以才被人依附,否则你早就被绞杀了(当然,某一刻你会察觉到危险,然后斩断纠缠逃离消耗)。你的逃离会被视为一种背叛,但真相又如何呢?

——不管怎样,在关键时刻你保护了自己,你做了忠于自己的选择。你不需要过于内疚,因为每个生命都需要为自己的议题负责。

我是说,当客体依附你、分享你的生命力时,他们在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而并非出于对你的敌意和攻击(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事实上你的确是受到损失的那一方,所以从生命的维度来看,你保护自己的行为正是为自己负责的正确选项。以爱的名义做一个牺牲者,是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的选择。

因为那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你被绞杀,然后依附者也将失去资源而死掉。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