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悲惨的青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归档:向荣《风光:在奥斯卡的另一边》

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维托里奥·德·西卡遭遇了创作低谷,眼看就要在平庸之中结束他的导演生涯了,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又闪现出一线余晖来。1971年,他的《悲惨的青春》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

《悲惨的青春》又名《芬奇一康提尼家的花园》《费尼玆花园》和《故园风雨后》,是意大利犹太裔作家兼演员乔尔吉奥·巴塞尼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电影获得第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第21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两项大奖和英国影艺学院UN奖。维托里奥·德·西卡曾公开表示,《悲惨的青春》是唯一一部能够与他的早期作品相提并论的后期作品。

专家评点
《悲惨的青春》反映了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意大利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表示他拍摄这部电影完全是受良知的驱使,尽管他并非法西斯主义者,但他认为所有没有想办法去阻止这场灾难的人都难辞其咎,他们必须对犹太人赎罪。

《悲惨的青春》集中反映了从纳粹制定反犹政策到犹太人即将走进集体毁灭的集中营之间的一段生活。一群正值花样年华的犹太青年,在美丽的费尼兹花园过着快乐的生活,他们对爱情和生活都充满着罗曼蒂克的梦想。然而伴随着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加剧,悲惨命运也开始向他」们步步逼近。银幕上的费尼兹花园缥缈、典雅,美得就像梦境一般不真实,却总令人隐隐感到不安。对于电影中那几位犹太青年而言,费尼兹花园就是他们的一个梦,是逃避残酷现实的地方,但这个梦注定会被法西斯无情地击碎。导演似乎想说“当政治的腥风血雨逼来时,再大的花园也无处藏身”。德·西卡以抒情优美的镜头结合纪实式写实主义手法使影片既有纪录片般强烈的真实感,又有震撼人心的情绪感染力,电影始终给人一种阳光灿烂与阴云密布并存、青春活力与死亡阴影同行的印象。电影结尾,没有通常所见的惨烈悲壮或呼天抢地的悲惨镜头,甚至没有对白,一家人默默地被警察带走,只有悲怆的画外音响起一一这是首唱给死者的犹太安魂曲,令人不禁追忆那逝去的充满光明、梦想和浪漫的美好岁月。那一刻全片的悲剧气氛被推向了极致,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对青春的无情摧残。

从《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中,我们认识了黑白的德·西卡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又领略到了大师运用色彩的过人之处。影片的颜色开始的时候鲜艳,然后一点一点地趋向于黯淡,最后竟完全变成了沉重压抑的黑色;女主角回忆自己过去的时光,颜色鲜亮到刺眼。电影对摄影机的运用减少到最低限度,利用缓慢移动进行跟拍,对白也被压缩得特别简练。这种拍摄方式与对白设计是新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种延续但同时,这部电影也超越了早期如纪录片一样的新现实主义的操作法则,在新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里加人一种特有的抒情美,造就了影片很强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本片与曾经轰动一时的《安妮日记》异曲同工,都是反映法西斯暴行对美好青春的摧残和对纯真心灵的践踏。论起关于战争,尤其关于二战的片子,简直是难以历数,风采各异,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一部《悲惨的青春》,既不表现个人的魅力或伟岸,也不呈现历史进程的曲折或宏大,不论及深层次的意义,一群青春男女毫无理由的苦难就是最直白最毋庯争论的控诉。淡淡的描述,清新真切的画面,动人心弦的悲痛,前后的强烈对比产生了不着一词的沉痛,也成就了维托里奥·德,西卡最后的经典。

电影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意大利受德国纳粹的影响,在国内掀起一股敌视、排斥犹太人的浪潮。战争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狂热分子的欢呼游行到处都是,墨索里尼颁布了一些限制犹太人权利的文件,其中文件规定了犹太人的孩子不能上公立学校;不准跟非犹太人通婚;家里不能有佣人等等一系列条文

在非非拉的费尼兹·康提尼的犹太家族也受到这股浪潮的冲击,家里的两个孩子米科和埃伯特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年龄,但他们都被大学拒之门外,埃伯特的网球俱乐部也对他关闭了大门。两姐弟只能待在自己的庄园里消磨这美好时光,偶尔有些好朋友到庄国的大花园里来打打网球,大家一起谈论自己的未来和生活。只有在这时,年轻漂亮的米科和埃伯特才显得生气勃勃。另一个犹太家族的年轻人乔治与米科青梅竹马,乔治一直默默地深爱着米科。

一次,许多同学来到他们家,米科和乔治单独骑车出去,他们在花园围墙旁回想美好的童年。第二天,乔治在报纸上看到法西斯政府颁布了一部种族法来歧视和限制犹太人,其中有一条是禁止犹太人同非犹太人通婚,乔治知道后非常伤心。一天,几个同学又来到米科家玩,天下起了大雨,米科和乔治躲到一个车庠里。第二天,米科没有对乔治留下句口信就随舅舅去了威尼斯。

乔治的犹太人身份被周围人知晓,他去图书馆里查阅写论文的资料时,被图书馆里的管理员赶了出来。而图书馆的经理是乔治父亲多年的妤友,为了自保,他也只能做违背自己心愿的事。幸好费尼兹·康提尼家族接受了他,让他在该家族的图书馆查阅资料。

一天晚上,乔治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抱着米科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但从小把乔治当哥哥一样的米科拒绝了乔治,并冷漠地让乔治不要再到她家里找她了。乔治为此沮丧不已,他只能远远地在米科家的花园外,偷看米科打网球时的美妙身姿。他还等在米科家门外,从朋友那里探询米科的近况。

意大利终于宣战,大街上到处是激情高昂的狂热分子。走在大街上的乔治小心地避过这些人,偷偷地进入自己的家里。每个犹太家族都笼革在这种阴影下,小心翼翼,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埃伯特终日躲在自己屋里,连花园也不去了,战争来临的天,他终于告别了他封闭的生活,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对全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家族里的人冒着严寒和头顶盘旋的飞机,静静地把埃伯特送到了犹太人专用的火葬场里。

这一天终于来临,纳粹的便衣闯入米科家的庄园,带走了全家。

便衣把米科一家带到米科以前上学的学校里,在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的犹太人。

在便衣的安排下,米科扶着年迈的奶奶和父母分开了。在一间教室里,来科见到了以前的朋友和乔治的父亲。从乔治的父亲那里,米科知道乔治没有被抓到逃走了。听到这消息,米科不禁松了一口气。米科和乔治的父亲相拥在一起,看着窗外那曾经熟悉的城市。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悲惨的青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