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大逃亡》影评 - 改编自真实事件

励志/越狱
IMDb 8.3
改编自真实事件(■注1),人物鲜明,故事丰满。
大逃亡
The Great Escape (1963)
导演:约翰•斯特奇斯/编剧:詹姆斯•克拉韦尔/威廉•赖利•伯内特/保罗•布里克西尔/主演:史蒂夫•麦奎因/詹姆斯•加纳/片长:172分钟

《大逃亡》

《桂河大桥》到《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二战战俘营题材的电影也算一个专门的分类了。

《桂河大桥》

日内瓦公约说越狱乃战俘之天职。很少有完全不涉及越狱情节的战俘营电影。而《大逃亡》是最经典的战俘营越狱片之一。基调也是典型的老片:简单、热血、乐观。人物行为的正义性没有得到强调,大概是因为对老派的人来说,正义显得如此的不容置疑。没有对德军的暴行进行渲染,集中营的德国长官被塑造得相当君子(因为纳粹对德国的空军崇拜,空军战俘营是归德国空军管辖的,而不是归纳粹或盖世太保),战俘和看守之间的捉放逃是一场fair play的骑士游戏——从这一点上看,这片子确实混了英国的“血”。尽管最后大部分逃亡者都死于盖世太保的枪口下,也没有人想到要拿这一幕去煽情。
影片最后10分钟出现了唯一的踌躇和动摇。一个从逃亡中幸存却又被抓回营地的美国军官在听说了同逃的狱友们已被枪决的消息后,问营地的SBO(■注2)说:
“你觉得这值得吗?”
对方挑战似的迎上他的目光:
“你觉得呢。”
今天的二战片贵在悲天悯人——“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零雨打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老式的二战片贵在热血和尊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当二者不可得兼时,舍生而取义。
这两者都是关于人类的真实,看你偏重哪一面了。
什么是热血?是坚信“这值”,坚信所得大于所失。
既然作出了选择,就得付出代价。问“值不值”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然而这个问题似乎也不是局外人可以回答的。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这是好莱坞出品的片子,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美国人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事实上虽然有美国战俘参与过修筑地道,但是实际的逃亡者中并没有美国人。二战期间盟军战俘比较著名的逃亡事件,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都没有出现美国人的身影——怪了,越狱这种事不正像是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所作所为吗?仔细一想也并不奇怪,美国的人文关怀和财大势大,美国大兵的吊儿郎当、厌战惜命,和欧洲的小国寡民、家国残破,期待全民总动员还正好被关在家门口,是两个概念。那些1941年被击落的英国飞行员肯定急死了。
所以,美国人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对自己国家在二战欧洲战场的定位:精力充沛、热情友好的美国表弟,对温文尔雅、有心无力的英国、欧洲表哥伸出了救世主之手。
然而,美国男主演史蒂夫•麦奎因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冷血王”(King of Cool)。没有他所扮演的角色试图骑摩托飞越边境的热血场面,没有他的凌厉的气场凌驾全片,这部片子放到现在就只能是一个苍白的影子。导演为了不辜负女观众的期望和演员本人的长腿,让他在逃亡途中偷穿了一回纳粹军服和长靴,全然不顾这样可能会造成情节上的硬伤。当然,英国空军军服及海军舰载飞行员的军服在该片中也得以大放异彩。
相形之下,越狱计划的头脑(代号“The Big X”,历史真人是一个在英国军队里服役的南非人)这个角色,就给人以选角不当之感了。能一年到头沉着冷静地谋划一两百名囚犯的越狱行动,并将半个营地的囚犯都说服去为自己扛活的人,最差也得是位很有个人魅力的人吧,或者大约的确是……已经疯了。无论如何,“温文尔雅”、“有心无力”,似乎不该是角色合适的定位吧。我不是嫌演员不够美型,真人原型也只是极为普通的英俊而已,但他在老照片上咧嘴笑得如此没心没肝和耀眼,完全不是笑不露齿的倦怠英国绅士的类型。
当然,这部片子还是以群像塑造为主,包括一二十个性格轮廓鲜明的人物,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电影贯穿始终的旋律也很有“运动员进行曲”的味道,至今仍然为英国球迷所钟爱。感觉上战俘营相关的片子都需要这一类进行曲烘托昂扬的斗志。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德国哨兵一转身,就听见麦奎因的棒球第n+1、n+2、n+3次从牢房墙上反弹回来的声音。我忽然明白这部影片与其说是“自由的胜利”,不如说是“强迫症的胜利”。因为四堵高墙之内的人对自由的追求,也不过是另一种强迫症的表现形式而已。
所以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永不言弃。
所以不必问他们为什么如此孤注一掷。所以也不必问那50条人命到底值不值。

■注1:电影改编自Paul Brickhill(飞行员,澳大利亚人,二战中被击落后关入第三战俘营)1950年发表的同名小说,记录了英军以及其他盟军飞行员如何挖地道逃离战俘营。战俘营的原型是现波兰境内的第三战俘营(Stalag Luft III),当时主要关押盟军飞行员。德国人守卫森严,到1943年的时候虽然战俘们已近30次试图挖地道逃走,但都失败了。《大逃亡》记录的是1944年的一次成功逃亡,组织者试图让250人逃亡,但只有76人成行。只有3人最终逃脱,有73人被捕,其中50人被秘密枪决。
■注2:即Senior British Officer,营地里军阶最高的英国军官,等于是这个英国人偏多的战俘营的领导者——在该片中长相酷似其真人原型。

你挖地道,我来藏土。

要不是《大逃亡》的巧妙叙事与精彩布局,任何一个观众可能看都不想看一眼这个让人痛苦不堪、毫无人性的故事。这是一群天才们精心策划的大冒险。——伯斯里•克劳森,《纽约时报》影评人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大逃亡》影评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