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燃灯者》

原创 朱科 书评之乱

大概是工作以后,我便丧失了对抒情散文、小说一类的书审美能力,总以为是消闲读物,与当今流行的快餐杂志无异,供人在车站、机场、码头混时间用的。如果真有心思读一读此类作品,则必须是民国故人所写,其中观点、立场乃至言语可资今用的旧文。除此之外,便是师长已经读过,倾力推荐的真的好文章。《燃灯者》便是傅铿先生推荐给我的。

对待《燃灯者》这类的好书,我不急于快读,而是刻意放得很慢。一则因为赵越胜先生的文章真的是精雕细琢,一则是其出版的散文作品至今仅此一本。若一时贪快,匆匆读完,果真就无处解渴了。两百多页,并不是大部头,我硬是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

全书分三篇文章,记作者与辅成先生、宾雁先生和少年时代好友唐克的交往经过。其中以辅成先生的部分篇幅最长,达6万字,占全书的三分之二以上。《燃灯者》的内地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只能在该文基础上做增删,单独成书。

作者记述与辅成先生师生情笃,胜似父子,各种细节再现,让人动容。先生循循善诱,将一个哲学门外汉,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学人。不过,不得不说,每当读到细节描写时,一边叹服作者如照相机一样的记忆能力,一边多有疑问。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三周前与人交往的细节都未必记得准,何况是三十年前。后来我才得知,原来作者真的是有心人,将每一次与辅成先生的见面、吃饭、对话都一丝不苟地记下来。用三十年光阴为恩师写就一文,作者用情至诚,天地可鉴。

该书的第二篇文章,着重谈了宾雁先生以东欧哲学为出发点,从异化、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我当年在校时,也是从乔治·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伦敦政治经济学派,西马、新马,一路读过来,想看看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有怎样的现代流传。宾雁先生反抗强权、争取自由的治学历程,于我心有戚戚焉。

第三篇文章《骊歌清酒忆旧时》,是回顾作者与少年时代的启蒙好友唐克的青春往事,仿佛另一版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篇文章篇幅最短,却最吸引我。在物质贫乏、精神压抑的动荡年代,唐克的忧郁、懦弱、莽撞、机巧与反叛,使其成为引人注目的异类。作者显然与唐克不是同路人,但在与其在交往过程中,也被一种“堂吉诃德”式精神气质感染,为日后有志于学,打开了思想枷锁。

作者的好友朱正琳曾撰文指出该书行文太“转文”:“一是旁征博引,小文章好像都恨不得想写得无一字无出处。二是用词求古雅。比如,夜里读书,你说挑灯夜读已经够文气了吧?可越胜嫌俗,他要说‘古卷青灯’。”对此,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为自己辩护:“言而无文,其行不远。”

诚哉斯言。整本书除了作者及师友在各场政治运动中的夹缝生存,最引人之处,便是其苍凉而又饱含温暖的文字。大概是作者熟读古诗,感时伤怀如杜子美,沉郁苍凉如陆放翁,豪放明快如辛稼轩。那是一种完全剔除意识形态污染却又充满力量与风骨的文字,每读一次便有一次新的体悟与发现。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燃灯者》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