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生活离不开仪式感

文/张开泽

牛年春节即将来临,人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又开始为准备年货而忙乎起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过年总得有过年的样子,家家户户都要采购或自已制作一些年节必须的食材、食品储存起来,以待节日家人团聚享用或款待贵客。

有人认为,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供应异常丰富,平时不愁吃穿,天天都像在过年,何必还要特地准备年货。此话听起来不无道理,殊不知,人们准备年货哪里是在乎吃,完全是遵从传统习俗,追求一种过年的仪式感。

其实,仪式感不仅是存在于节日期间,它还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伴随着我们。

去年4月4日全国哀悼日。早上10时,从电视里看到天安门广场国旗下了半旗,电视里和我身处的城市防空警报鸣响,街头各种机动车辆停驶,鸣响喇叭志哀,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肃立默哀三分钟,缅怀抗击新冠肺炎牺牲的英烈和逝世同胞。

此刻,我和老伴站在自家客厅的电视机前肃立默哀,触景生情,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整个三分钟我喉咙哽咽,说不出话来,肃立身旁的老伴轻声问我:‘’你哭了?‘’

是的,我哭了。为什么会哭,是因为这次传播范围最大,抗击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灾难夺去了数千同胞的生命让我伤心难过,两个多月来,这种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哀伤,今天被这场默哀仪式激动,再也忍受不住,哀伤随泪水倾泄而出。

我感谢这仪式,是它让我憋在心中两月的哀伤一下子释放出来。

去年 12月13日,南京以国之名缅怀30万遇难同胞,举行的祭奠仪式通过电视向全国直播,我收看了祭奠仪式全过程,从庄重严肃的仪式感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仪式和仪式感的重要,生活中不能没有仪式感!

所谓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正如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是人类情感的一个需求。它在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随时会经历并感受体验到。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无论是国家、社会团体、家庭,乃至个人都跟仪式感密切关联。从小到大,各种各样的仪式伴随我们成长。

婴儿出生一百天要庆祝,要让小孩抓周;

学生时代要经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

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要举行宣誓仪式;

还有自己举办或参加亲朋好友的生日庆典、结婚庆典等等。

现在丧礼和婚礼依然是民间最重要的仪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丧礼还起着维持宗族关系的重要作用。

此外,逢年过节家人团聚、走亲访友,春节贴春联;元宵节家家要挂灯笼,玩龙灯、狮子;清明节要给逝去的祖先上坟、烧纸钱;端午节要赛龙舟等。

每个节日都要吃专门的节日食品,比如春节吃汤元、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饺子,吃羊肉等等。

这些民间习俗都是通过或庄重严肃,或喜庆热闹的仪式来呈现的。这一切从表面看似乎只是一种形式,但它却能让参加的人从中获得仪式感。

仪式和 仪式感在社会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建房封顶、工程竣工、工厂投产、新建公路、轻轨、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商场、店铺开业等等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昭示吉祥,喜庆,广而告之。

仪式感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它能给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每一个无意义的重复性的动作赋予内涵。

例如生日这一天,我可以闭上眼对着蜡烛许愿,和前来为我祝贺的至爱亲朋一起拍手高唱生日快乐歌,并为此感到开心。

其实生日这一天,原本只是一年365天里普通的一天,世界与平时也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有了生日庆典仪式,让我开心,幸福,从中获得仪式感,觉得与平日不同。

当我们在做这些旁人看来似乎可有可无的事情时,能感受到自己真切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它成为了平淡生活的标记,让我们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自己在做什么。

每一次仪式感的获得,都是对我们情感的一次升华。使我们常常满怀期待,等待某个特别的时刻来临。这样,我们回首往事, 在早已逝去的无数日夜里,我们做的那些充满仪式感的事,就已为我们标定了生活的意义。

在我所经历的重大仪式中,最令我震撼的当数在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了,我心目中最大的仪式感也来自于此。

据了解,新中国正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始于1982年12月28日。那一天,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起天安门广场国旗升降和守卫任务,从此我国便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

后来成立的国旗护卫队从1983年1月开始担负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38年来圆满完成升降国旗任务2.7万余次。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

1993年我女儿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就读四年,我前后五次去北京,每一次去,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绝不会错过的。这是因为我极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去被升旗仪式所感动,那特有的庄严、神圣让我刻骨铭心。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跟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的,都是在清晨五六点钟。每次想到要去参观升旗仪式,头一天晚上激动得难以入眠。第二天四点钟左右便起身从驻地赶去升旗现场,跟全国各地来北京的人一起凝神注目,观看升旗的全过程

护旗兵英姿飒爽,步伐矫健,国歌声雄壮响亮,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止不住心脏剧烈跳动,泪眼模糊,神圣感、自豪感、爱国情油然而生。

在新旧社会交替的特殊年代出生的我,在五星红旗下成长,亲历新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伴随共和國前进的步伐,历经坎坷,一路走来。作为共和国历史的见证人,每次观看升旗仪式,总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静!

除观看升旗以外,观看国庆大阅兵产生的仪式感也是十分强烈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国庆都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通过定期阅兵展现中国的武装力量,并向国家领导人,国家公民,世界各国和组织展现新中国的强大;也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使人民心中充满国家自豪感。

小的时候,无电视直播,我们都是通过收听广播或事后观看新闻记录片去感受首都阅兵那庄严、神圣的仪式感的。长大成人后,可以通过收看电视的现场直播观看大阅兵,获得的仪式感更加强烈。

仪式感 是人类情感的一个需求。它在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随时会经历并感受体验到。从小成长大到,各种各样的仪式伴随我们成长。其中有的会让你一生铭记,永难忘怀。比如大学毕业典礼、结婚庆典,入党宣誓,再比如参加父辈的葬礼……

仪式有如过节,如果一年365天每天都一模一样,人是会受不了的。 仪式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调节,一种补充。如果没有仪式,人的生活将是一马平川,觉得索然无味。

同理, 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常会让人感到单调,百无聊赖,让你找不到激情活力,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人讨厌。所以,我们有必要 刻意地安排一些仪式,放飞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那些小幸福,把日子过得和诗一样。

仪式可以暂时把我们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脱离日常的生活节奏,进入到另一种状态,从中获得仪式感,得到一次精神上的升华。

仪式感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有意识的感受,当你珍惜生活中的那些特殊的美好时刻,仪式感就已然产生。

仪式感在生活中的存在,直接体现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有时候他可能是一种结束,也可能是一种开始。正如 高晓松所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需要诗和远方”,这句话就是对仪式感的诠释。

从孔子倡导礼乐治国始,古人便重视仪式与品德修养。那时人们相互尊重,见面都是行礼,说话风格与方式都是毕恭毕敬的。其实那就是一种仪式感。

仪式和仪式感是有所区别的,仪式通常是低频次的活动,带来的体验也是暂时性的。而仪式感则更接地气,带来的愉悦感和意义更是不可小觑。只有用庄重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看似无趣的生活,才能获得仪式感。

来世上走了一遭,从诞生到死亡,一路上都有各种仪式在陪伴,我们通过这些仪式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仪式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特别意义。

葬礼是人生最后的一站,如果死后尚有意识,它带给死者的意义则表明,通过葬礼他的人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仪式感也许就是将美好赋予生活的最好方式。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和彼此的尊重。文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不能没有仪式感。它不仅使我们快乐地活在当下,还总是对未来满怀期待。正是因为有了仪式感,生活才充满了阳光。

这也许就是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没有仪式感,离不开仪式感的原因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生活离不开仪式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