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从体德智细小处见教育大智慧——《教育漫话》读后感

从体德智细小处见教育大智慧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的结构与内容

《教育漫话》为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之一,它是由洛克流亡荷兰期间写给友人克拉克讨论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的,在1693年得以出版。整本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从身体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出发,即体育、德育与智育,通过事例和生活细节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面面完备的绅士。

1、文本结构与内容框架

由于是由信件整理而成的,所以书籍的文本结构较为随意,没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从整本书的框架来看,书籍的内容围绕“绅士教育”展开,分别从“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来论教育之道。同时,洛克也于此书中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等问题,透过薄薄的纸张我们可以体悟到深沉的教育智慧。

2、关于体育、智育与德育的建议

作者是从基础的培养身体健康的“体育”开始谈起的。“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生幸福的一个简短而又充分的描述。”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锻炼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教育的根基的结论。

作者从多个方面详细地罗列了锻炼健康身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涉及衣、食、饮、睡等等。具体来说,大致是多吸入新鲜空气,多运动与睡眠,日常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喝烈性饮料和酒,禁止滥用药物以及对于衣物着装的建议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他对孩子幼时穿衣的建议,作者认为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冬天,都不应该让孩子们穿得过暖或者捂得过严。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对于孩子应当“放养”,而不该太过“细心”。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掌握好锻炼儿童强健体魄的度,根据孩子的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教育计划,不是一味的强制严苛训练,更不是当下盛行的娇惯溺爱。我们所做的、付出的应当为孩子的发展带去全面的、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在当下还是未来。

在详细地提出了对于“体育”的若干意见之后,洛克带领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德育”。德育作为树人的核心,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予以关注的。而德育一章也正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在德育这个问题上,作者依然是从小处着手提出了几点实际而有效的建议。结合我自己的思考,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越早越好。在儿童尚且不懂何为真善美、假丑恶之时向他们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最有效的。其次,对于儿童的管教需要宽严有度,坚守原则。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儿童游戏娱乐的空间。再次,应该重视榜样的作用。“学习礼貌与其借助规则,不如依据榜样。”重视榜样的作用需要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教师正确地审视自己,言传身教,同时也需要重视孩子们的玩伴的品质与性格。最后是对待孩子,奖励和惩罚都应该得当,他反对棍棒教育,认为父母应该采取说理的方式,辅之以奖励,而奖励应该处在无害的基础上,且精神奖励应远多于物质奖励。总之,善有奖励、恶有惩罚,需要适宜并有度。

《教育漫话》这部书的后半部分着重在写“智育”的问题,论述十分详尽,虽有部分内容与现代教育内容脱轨,但仍存在一定价值。洛克认为,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绅士,教学科目的选择应以实用学科为主,相较于夸美纽斯提出的课程体系,洛克的观点更加务实,他的课程体系以实用性和全面性为主要特征。

除此之外,洛克还给出了一些关于智育的具体建议。第一,阅读要趁早,当孩子能够说话的时候,就应该学习阅读。注意让他们在玩中学,把学习变成儿童的一种游戏、一项娱乐。第二,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洛克在书中以《伊索寓言》为例,认为它有趣且有启发意义。第三是关于外语的学习也是越早越好,且应在与他人交谈中学习。第四,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教学的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及繁。这一点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儿童发展观。第五,洛克提出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来进行,他的这一观点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原则不谋而合。

书中的教育智慧与现代意义

《教育漫话》从小处着笔,以细节育人,语言通俗易懂,对教育目的与作用、内容与方向作出了十分清晰的阐述。但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洛克的教育观带有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具有一定的狭隘性。我们在阅读与学习他的教育理念时,应当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刨去历史性与阶级性,辩证吸收其中的教育智慧,以发挥其现代意义。下面就从以上两方面来分析洛克《教育漫话》中体现的教育智慧、现代意义与其部分局限性。

1、教育目的与作用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德行、能力和学问的绅士或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即应该对受教育者实施绅士教育。他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学和古典主义的束缚,其教育目的具有相对较高的实用主义,与夸美纽斯利用现世为来世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和中世纪培养僧侣的教育目的相比,具有其进步性和现实性。同时他所提出的教育目的强调了德行和教养,这与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且以德育为首位的工作部署相符,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教育的作用,作者在开篇这样写道:“我敢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他们之所以有的好,有的坏,或者有的有用有的没用,便是受到不同教育的缘故。”语虽质朴,但道出了教育对与塑造人的重要作用。教育的作用须引起所有教育者的关注,不止于教师,家庭与社会对儿童的正确教育同样重要。而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再次感受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正如洛克所说:“人与人之间所以有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就像江河的源头,水性很柔,用一点点人力就能将其引向别处,使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了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我们需要指引学生去往光明的远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时,洛克对于教育目的的阐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恩格斯曾评价洛克“是1688年资产阶级妥协的产儿”,这句话中的“妥协”二字值得玩味。对于教育目的的选择一般分为两种,即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前者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把人的发展作为最根本的教育目的,倡导自然发展人的个性、本性和本能。后者则把社会需要作为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教育目的的制定应首先考虑社会的需要。洛克的教育目的总体上属于后者,他是在为英国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同时,他提出的绅士教育理念,在当时的社会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但同时也与平民划清了界限,具有其不平等性。

2、教育内容与方向

洛克将教育分为三类,体育、德育与智育,并以细致的笔触对如何做好这三育做了详细描述。

他将体育置于首位,可以看出他认为身体健康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洛克在书中强调孩子切不可娇生惯养,他认为娇生惯养是摧毁孩子身体健康以及坚强意志的元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条件和环境的优化,许多父母开始过分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于溺爱孩子,导致各类健康问题的产生。从这一点上来看,洛克的体育观念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其可取性。

在德育方面,洛克将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他认为良好的德行可以使一个人保持精神上的正常,行为举止得当,克服不合理的欲望,进而拥有理性的光芒,于学生的培养,智育要在德育之后进行。洛克的这一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发展却相对滞后的现状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洛克对“棍棒教育”的反对态度也值得现代教育者思考。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应体罚孩子,而应耐心地培养孩子内心的羞耻感和荣誉感。

关于智育,洛克强调了两点:一是知识的实用性,即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对现在和未来有价值;二是教学方法应与受教育者心理发展规律相符合。这两点都值得教育者反思和借鉴。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应当止步于传授知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培养与发展他们的理解与思维能力。同时,在教授知识时,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特征,采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洛克提出的“体、德、智” 三育的同时, 我们也应当考虑到美育与劳育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而早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就已提出了这样的教育主张——“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且这一教育主张一直沿用至今。

结语

洛克的《教育漫话》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出发,从小处落笔,虽有其局限与不足,但就其教育思想的深刻性和教育内容的相对全面性来说,这本书仍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我们应当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思考和剖析书中提出的教育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解决,成为卓越的教育者。

文案:高懿

排版:高懿

责编:王殷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从体德智细小处见教育大智慧——《教育漫话》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