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公主的悲怨——乐昌公主和大义公主的诗

据说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前,曾经提着剑想杀死女儿长平公主,结果因为用袖遮眼,只是砍断了她的臂膀。在挥剑时,他悲哀地感叹说:谁让你出生在帝王家啊!身逢末世,哪怕贵为公主,也要为亡国付出生命的代价。出身于怎样的家族,在享受它赐予的荣光和利益的时候,也要不得不承担它传递的责任、义务甚至仇怨、屈辱,即便是众人羡慕的公主,也在所难免。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破镜重圆”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是南朝陈宣帝的女儿,陈后主的妹妹。长得美丽动人不说,还极有才。她嫁给了陈朝的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其他公主遭际不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夫妻两人伉俪情深,相亲相爱。等到陈朝将要灭亡的时候,徐德言流着眼泪对妻子说:“现在即将国破家亡,我们一定不能保全。凭借你的才色,必定会被纳入帝王贵人家里。如果我死了,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如果我能得以苟活,估计也难以再见到你了。即便这样,还是留下一个信物吧。”于是,把一面镜子打破,两人各拿一半。徐德言又说:“你如果进入贵人家里,希望拿着这面镜子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到市场上出售。如果我活着,就会在镜子上写点文字,让你知道我是生是死。”

等到陈朝被灭,乐昌公主果然被隋军俘获,隋文帝就将她赐予了尚书左仆射杨素。杨素对乐昌公主还是蛮宠爱的,为她营造了别院,她想要什么就给她什么。后来,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乐昌公主就让太监拿着半面镜子到市场上,以高价出售。侥幸免于死亡的徐德言把这个太监引到自己家里,哭泣着告诉了他缘故,并且拿出自己的那半面镜子合在了一起。并且在其上题了一首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姮娥影,空馀明月辉。
乐昌公主得到镜子后看到题诗,悲怆得只是流泪,以至于饭都吃不下去。杨素看到她脸色悲惨,形容憔悴,问她原因。她就把实情告诉了杨素。杨素听到后很受触动,派人把徐德言招来,把妻子还给了他,就是为乐昌公主准备的衣服被子之类的,也给予了夫妻俩。乐昌公主临行的时候,杨素让她写一首诗作为道别。乐昌公主坚决推辞可杨素就是不允许。于是,她写了一首绝句: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信作人难。
“迁次”,就是窘迫、尴尬的意思。逼真地道出了乐昌公主当时的两难处境。对于乐昌公主,当然是心甘情愿地想着跟着前夫离开,但杨素权势炽人,对她又格外恩宠,强迫她作诗,就是要看她的态度,乐昌公主“固辞”原因就在于这诗怎么都不好作。表达自己“破镜重圆”的喜悦,杨素那儿交代不过去;表达自己对杨素的感激感恩,以啼哭表示留恋,徐德言这里肯定又不好受。“笑啼俱不敢”是她内心真实的写照,“方信作人难”是感慨,却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的告白,甚至有点尽量地保持尊严前提下的微微祈求。就这么几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的尴尬境遇。乐昌公主果真不负才名。

乐昌公主虽然遭遇国破家亡但最终得以夫妻团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而另外一位与她差不多同时代的公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就是大义公主了。
大义公主初名千金公主,是北朝北周赵王宇文昭的女儿,她虽然属于鲜卑族,但当时北周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想已相当汉化,千金公主的母亲是汉族女子,父亲也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她自幼读书识字,尤其在诗文、书画上有着一定的造诣。
千金公主后来通过和亲嫁给了突厥的沙钵略可汗,不久,杨坚推翻北周建立了隋朝,北周的宗室诸王被斩杀殆尽,其中千金公主的父亲宇文昭起兵反抗杨坚,被诛灭九族。
千金公主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发誓报仇。不久,突厥兴兵四十万入侵隋朝,攻下了延安、天水等地,这不能不说与千金公主有一定的关系。杨坚面临这种局势,利用突厥的内部矛盾进行分化,沙钵略的叔侄纷纷反叛,沙钵略背部受敌,十分被动。在这个时候,出于对丈夫的考虑,千金公主上书杨坚,请求做大隋之女。杨坚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对这位千金公主也不能不加以笼络,因而赐姓为杨,编入杨家宗谱,改封她为“大义公主”。这个封号有一定的期许在里面,也就是希望她能深明“大义”,为突厥与隋的友好做出贡献。大义公主在这方面也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对杨坚覆其邦国、灭其宗族的行径,又无法释然于怀。同样,杨坚对这位前朝的公主,表面上恩惠有加,内心中却难以信任。

587年,沙钵略病死,其子即位。大义公主按照突厥的风俗,又嫁给沙钵略的儿子都蓝可汗。
开皇九年(589),隋攻灭南方的陈,隋文帝将陈后主宫中的一架屏风赐给大义公主。这本是表示笼络的手段。但大义公主从屏风上的绘画,联想到陈的覆亡,又联想到北周王朝和个人的命运,写下这首无限伤感的诗篇: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凭心而论,这首诗写得还是不错的,大义公主虽然身份高贵,但在那个混乱的时代目睹朝代更迭、荣华难保、人命微贱、信用被弃的现实后,内心有着极深的悲慨,就通过这么一首诗表达了出来。
她看到当时的社会现象是这样的:盛衰没有一个常理,说变就变,而世道就像浮萍,没有一个坚固的根基;荣华宛如过眼云烟,难以守住,那些精美的池台,在如此的淆乱形势下也很快被夷为平地,——池台倒不一定会变成平地,但如果换了主人,也就等于平了。
大义公主大概还是读过一些佛教经典或者至少接触过这方面的观点的,所以,当她看到那些原先或富或贵的人被战争的烟尘湮没的时候,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觉。看到这张屏风,自然想到它原来的主人陈后主,那么陈后主的“富贵”到了何处?被隋文帝一扫而空了。“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写得很是深沉。如果从陈后主的角度看,他们虽然享受一时的荣华,但却最终消尽了;如果从公主自己的角度看,想通这种历史的变迁和人世的无常后,那肯定也是喝酒也得不到乐处,唱歌也喑哑难吐了。

以上可以视作第一节,是大义公主看到朝代兴亡之后抒发的由衷感慨。紧接着一转,写到了她自己的悲苦。她自述她本来出身皇家,贵为公主,但却被远嫁到突厥。在这个过程中,她原来的可以依赖的王朝被灭亡了,她由不得不升出深沉的悲哀。“一朝睹成败”,说得极为含蓄,但这成与败却是与她息息相关的,正因为隋文帝的成,与北周的败,她成了一个没有根基的人,一个没有凭靠的人,孤身在异域,凄凉无助,有仇难报,心里难安,几重不幸罩在她的身上,她只有作勉强的自我排遣了:繁华易散,人世沧桑,世道变迁,时代更迭,从古到今就是这样,不是我非要特意加以阐述。既然古来如此,既然说这些没用,那为什么还要说?这就是她书屏风的意图所在了,说到底,就是排解,就是郁闷到极点的释放。最终,她沉重地垂下了美丽的头颅,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这种哀伤,她本人归结为是“远嫁”,其实要深沉得多。
就这么一首诗,被隋文帝听到了,估计应该是从中看到了公主强烈的怨恨,他极为生气,觉得大义公主成了一个战争的隐患。于是就想把她除掉然后心安。正好公主可能因为极为孤独幽闷,和一个胡人侍从私通了,再加上报仇心切的她说服都蓝可汗发兵征隋的事情,隋文帝就废掉了大义公主这个称号。

几乎就在同时,沙钵略的儿子突利可汗派使者到隋朝求婚,隋文帝命令裴矩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杀了大义公主我们才答应你的求婚。于是突利可汗向都蓝可汗进献谗言,唆使他杀死了大义公主。
与其他远嫁异域的公主相比,大义公主显得更为可怜。远嫁,出于政治的目的,本来就是不自由不幸福的,而她偏偏又遭遇亡国,连个“娘家”都没有了,像无根的蓬草一样漂泊在遥远的他乡,在自觉不自觉中又陷入两国的争斗,最后落得个年纪轻轻便被杀的结局。有人将她视作是最悲惨的公主,也有一定的道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公主的悲怨——乐昌公主和大义公主的诗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