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匆匆巡礼

“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李泽厚

在时间的匆匆流逝中,在繁复工作的空隙里,在如虱子啃咬的细微忧烦间,如小蜗般读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匆匆巡礼了一遍美的历史。看的过程中,由于虱蚊的“啃咬”,书数翻数放,游移不定之间,很有一种人生空幻之感。几天前,看到豆瓣上有人说看容易的书觉不出,而一旦看复杂有难度的书,读完往往有一种攻克艰难的释然感。

人们介绍这本书,打的头衔是“美学”入门级的书。对门外汉类我,大概是“复杂有难度的书”。

李泽厚此书,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结合每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特点,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绘画、雕塑等予以恰切的诠释。社会繁盛之时不一定是文艺畅达之际,文艺衰败时可能并不是社会没落时。其中的关联总处于似有似无的情状之中。

美如同人性,是感性中自有的理性,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一首律诗,语言形式上严整对仗,但于整齐中自蕴含了它的情思意绪,在反复吟咏中,倍觉情意纷繁。有情之美,有形之美,也有咏诵之美。

美的巡礼,自人类原始社会伊始,至于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其中有几个民族文明的星光灿烂时,两汉雕刻的古拙、魏晋的返至内心的风神与思辨、盛唐之音的宏大气象、宋元山水的“无我”“有我”、明末清初文学的“人生空幻感”,精妙难比。

不要总是待在一个地方,否则你会以为它就是全世界。

读书也是如此。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认为苏轼的一生大概也掘不出更多;后来读朱刚教授的《苏轼十讲》,从“贤良进卷”细探苏轼策论文章的一二;而今读一本美学书,却看到了不太类同于文学的说法。文学上一向将苏轼归为旷然一类,如淋雨一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李泽厚认为“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透露出来的。”

对于社会的厌倦,与对理想的坚守,对人生的空漠之感,也许才是苏子内心深处流淌的一种意态。从文学的围子里走出来,看看旷远的平野,也是对于自我与心理的一种救赎。

跳出文学解读,从美学的角度审视,《红楼梦》真有一点大厦将倾的末世悲凉感。

《桃花扇》末尾的唱词作结: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楱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读一点有难度的书,也要去读一点清新怡悦的书。于此共勉。

想叹气,下一本看什么呢?一起共读?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美的历程》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