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书笔记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普里莫·莱维:见证奥斯维辛的灰色世界

它发生了,
所以还会发生。
它可能发生,
它可能发生在任何角落。

奥斯维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它出现在许多著名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成为苦难的符号、非人道的象征。

隔着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和小半个地球的空间,我们大多数人对它都只有一种抽象而笼统的认知。提起它,我们似乎会看见一些模糊不清的狰狞面孔,闻见一阵似是而非的血腥气味,燃起些许不甚真切的愤怒和同情。

我们轻易地划分黑白对错;把一方看作恶魔,人云亦云地批判,不假思索地谩骂;把另一方看作天使,为他们流下廉价的泪水,同时不解:“你们为什么不逃跑?”

本书作者普里莫·莱维作为奥斯维辛的幸存者,用他如手术刀般的语言,剥开了我们这些局外人的幼稚认知,构筑起施害者和受害者双方的复杂心理,还原了一个道德模糊的灰色世界。

作者 普里莫·莱维

正如书名所说,这本书围绕着“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人展开。

纳粹主义如洪水从德国发源,先一步清洗国民的头脑,再汹涌至整个欧陆,将各国的犹太人挤入一列列火车车厢,运送至各地的集中营,与少量的政治犯搅拌在一起,妄图将所有人淹没。

这大水首先要冲刷掉人们身上文明的痕迹。从坐上火车开始,唯一目的就是蓄意制造痛苦的暴力便铺展开来。排便的强制政策、裸体的强制政策、吃饭故意不给勺子、露天重复点名、刺青、把遗体用于工业生产等等暴行,用“不把人当人”的区隔对待行为,使得看守、甚至犹太人自身都对“双方是对等的人”这一认知产生了怀疑。文明和道德就这样被扭曲。

接着,大水试图隔绝个体,让不健康的权力在绝望中滋生。与外界联系的彻底隔绝,以及在集中营中诞生的“黑话”,这个地狱成为了一个自成一体的孤独世界。而其中,不懂德语的囚犯无法交流,被看守视作更为低劣的牲畜。于是阶级差异出现在了囚犯之间,权力倾碾也便由之而来。或是为了一丝生存的希望,或是为了在一点点优越感中找回有限的尊严,许多人在大水中踩在了同伴的头顶。

至此,大水已将底层的不少人淹没。对于那些被拯救而活下来的人来说,谁都无法抹杀曾经或轻或重地踩着同伴尸体以站得更高的记忆,只有利用同伴,才能幸运地抱住一根浮木,等来解放。

我们也许比较容易理解施害者在战后用“平庸之恶”来为自己开脱,用改变记忆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暂时平静。但在看到作者一层层剥开集中营灰色的真相之前,我们很难想象侥幸存活的受害者,为何会产生羞耻感和罪恶感。随着文明和道德的恢复而恢复的这种沉重感受,甚至导致「脱离了集中营后的自杀人数反而超过了在集中营里的时候」。

作者莱维属于被拯救者的一员。我可以感受到他用理智强行压制住的极为克制的愤怒和羞愧。他剖白了自己为了活下去而做出的自私行为和获得的特权。他不断强调「最糟的人,也就是说,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人,幸存下来;而那些最优秀的人都死了」。他的愤怒朝向每一个不肯正视罪行、缺乏说出真相的勇气的德国人,也朝向无能的、眼看朋友死去的自己。

最终,莱维在本书出版三年后的1987年的一个早晨,从都灵公寓的楼梯井一跃而下,结束了带着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烙印的后半生。

也许曾走入集中营的人,根本没有一个是真正被拯救的。他们只是依靠着浮木多漂流了一阵子,让他们有时间对世界、对后代喊出只言片语,而最终这场滔滔洪水也没有从他们的人生中退去,所有人都被淹没。

在大水似乎终于退潮的今天,他们呼喊的重音落在了“历史”二字上——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历史又能教会我们什么?

在读这部作品前,我也是幼稚地问犹太人为什么不逃跑的人中的一员。作者明确地写出来答案,一个简单到听完就开始疑惑自己怎么会提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集中营的严苛管理和他们被虐待的虚弱身体让他们难以逃脱,同时极权思想下的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号“集中营”,让他们无处可逃,而确实有少数试图逃跑的人,他们被抓回来后面临的是更可怕的虐杀。

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历史面前的傲慢。我会问出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对历史的成见以及历史概念的时代误植。我想当然地把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东西代入了真实的历史,又想当然地忽视了当时与现今的社会现实的差异,更是想当然地用生长于和平年代的健康身心去揣测那些处于崩溃边缘的人。

作者说:「我希望能建立起一座无形的大坝,挡住这种致命而不幸的趋势——简化历史、刻板成见。」

无知的提问和非黑即白的思维一样,都是一种「简化历史、刻板成见」。而历史的沟沟壑壑只有在具体的、复杂的、辩证的目光下才能呈现,也只有这样,历史才能真正作为明镜,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面对这场亲身经历的悲剧,作者没有单纯的发泄怒火,也并非对恶行简单的控诉。他超脱于自己的民族身份,超脱于二元对立的立场,用更高维度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因此,他能看到历史和记忆的模糊和扭曲,看到属于人类共性的灰色地带,也看到惨剧的根本原因——极权思想。

以史为镜,我们必须承认个体在极权和思潮之下的无力,必须承认压迫导致道德的模糊,必须承认国家堕入极权的危险——「由偏执、对权力的贪婪、经济困难、宗教或政治狂热、种族摩擦而形成的暴力趋势,几乎没有国家可以免疫」。

奥斯维辛不是一个奇异点,而只是散布在人类历史时空中的类似悲剧的一个代表。

「它发生了,所以还会发生。它可能发生,它可能发生在任何角落。」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

. The End .

shadow0312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书笔记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普里莫·莱维:见证奥斯维辛的灰色世界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