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书笔记 |​​《13·67》陈浩基

这部小说被誉为「华语推理小说巅峰」。

打开这部小说时,我有些许忧虑,因为往往抱着越高的期待只能收获越大的失望,尤其是对于这种类型小说而言。然而读完全书,我心中只有“实至名归”四个大字。

上学时曾沉迷过柯南道尔、阿加莎、岛田庄司、东野圭吾、道尾秀介等一众推理小说家,而这部小说至少超越了上述作家的大部分作品。

几乎无懈可击的线索、伏笔、反转和推理逻辑,得心应手的诡叙、倒叙、视角切换和闭环结构。作者甚至在不同章节间埋下等待读者自己发掘的彩蛋,不但使故事更完整,还增强了阅读的乐趣。

更为难得的是,这是一部兼顾了本格派逻辑推演和社会派现实情怀的作品,既顾及了智力游戏的趣味性,又书写了恢弘壮阔的时代。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

「这部作品由六个独立的中篇本格推理故事组成……微观之下本作是本格推理,宏观下却是写实派的社会作品。」

这是「一位警探的故事,一座城市的故事,一个时代的故事」。

跟着作者笔下「精明干练,特立独行、锱铢必较」的警探关振铎的脚步,读者「经历了六○年代的左派暴动、熬过七○年代的警廉风波、对付过八零年代的凶悍歹徒、目睹过九○年代的主权移交、见证过〇〇年代的社会转变」,也感叹于一〇年代那场惊心动魄又悄无声息的“物尽其用”的死亡。

循着关振铎的目光,香港的一处处细节也在读者面前展现无遗:由一个个笼子般的小隔间堆叠而成的穷人“大厦”,街坊巷口“八卦是主业、开店是副业”的女人、喧闹飘香、一楼门外卖糕点的港式茶楼,往返九龙与港岛间的汽车轮渡,粤语俗语、警队与黑帮的切口黑话亦是信手拈来。

香港这片中外交融的土地上拧巴的文化,同样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来到香港的洋人长官给自己起中文名,而本地人却总有个英文名,作者犀利地点评道「殖民者渐渐跟本地人同化,被殖民者在生活和文化上却愈来愈像外来人」。

作者故意用倒叙的手法,使时间不断回溯。2013 – 2003 – 1997 – 1989 – 1977 – 1967,六个故事踩着时代的节点,66岁猝然病逝的神探警司一步步“活”了过来,回到他20岁初出茅庐的时刻,香港亦从摩登现代的都市一步步回到那个混乱喧嚣的年代。

13年和67年的故事首尾相接,为警探的一生画了一个丰满完整、又令人唏嘘的圆,而二〇一九的香港暴动仿佛一九六三的时代复刻,借着现实,我们也完整画出了另一个历史之圆。

在写于二〇一三年的后记中,作者仿佛一语成谶:

「我觉得今天的香港,跟故事中的一九六七年的香港,同样吊诡。

我们就像绕了一个圈,回到原点。

而我不知道,二○一三年后的香港,能否像一九六七年后的香港,一步一步复苏,走正确的道路。」

希望二〇二〇年后的香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吧。

. The End .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书笔记 |​​《13·67》陈浩基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