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我抓到了‘月亮’的一点点光”

每日一寸的欢喜。
一寸读完《月亮和六便士》的欢喜,
一寸被学姐推荐新书的欢喜,
一寸从同学那里借来好故事的欢喜,
一寸从哥哥那里听到等我回家的欢喜,
一寸自我反省自我进步的欢喜。

“我的叔叔亨利做过二十七年毁斯特布尔的教区牧师,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他往往会说,魔鬼总是随心所欲地引用经文。他记得从前一个先令就能买到十三只上等的牡蛎。”终于,《月亮与六便士》在极其突兀和令我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戛然而止,我没有像很多读者那样热泪盈眶,而是在惊异错愕中快速翻到了导读部分,找寻那句作者没在正文中说出来的那句话。

“你们不要论断别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然后给学姐发了很简单的两句话,“姐,我把《月亮与六便士》看完了,我觉得毛姆真的是一位很伟大的作家。”

学姐是这样回复我的,“是啊,姐之前看的,你一提姐打算再看一遍,我觉得好的书要多读几遍。”

这真的是我已经很久没有过的感受了,我被作者构建的那个宏大神奇、瑰丽奇幻的世界深深地震撼了,触及灵魂的感受让我无法用言语形容我的激动,甚至差点要在课堂上手舞足蹈起来。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原因,觉得最重要的大概因为我已经太久没有这么投入地、努力地、共情地读完一本书了,高中三年被束缚的日子加上荒淫无度的大学一年半,我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敏锐和清晰的阅读力,也丧失了自己葆有与别人不同的感知力。重新找寻到那些宝贵的无法言说的感受时,我跟身边的朋友说到,“我好想哭”。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我觉得除了他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到独一无二的创作力和天赋之外,还有他个人超于世人的共情感和对于万物灵长的感受力,如果没有这些,一个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作品怎么才能引发无数满怀热泪的个体的共鸣呢?

回归文本。

关于对《月亮与六便士》的感悟,我思考了一下午,从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这篇推文的标题我应该怎么来命名,到现在所有思绪如潮水向我涌来,我越发觉得阅读和写字这两件事情是真的会让人上瘾的。

我本来想以“我们不能失去信仰”为题的,但是后来又改成了“我抓住了‘月亮’的一点点光”,因为我想告诉自己的是,我实在是太幸运了,这么早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轮“月亮”,并且一致在奔向它的方向为之努力。

斯特里克兰我实在讨厌不上他。虽然他自私傲慢,离家出走,抛妻弃子,不负责任,狂妄潦倒,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爱别人也不爱自己的肉体……放在现代社会,他一定会是一个被群起而攻之的对象,不仅仅会被网友们鲜血淋淋地口诛笔伐,甚至可能会被当做社会道德沦丧的典型被舆论一点一点五马分尸。

但是他真的又是无数迷失的变成检索机器的我们的精神导师,他在功成名就之时离开世俗礼法,伦理道德,只愿找寻到生命中那一束伟大到可以以生命为代价的光。那种渴望盘踞在斯特里克兰心里,驱使着他为了达到目的而走上那条危险而孤独的道路,摆脱人所有低劣的欲望、备受折磨的肉体、麻木不仁的躯壳。

“掳获斯特里克兰的激情是一种创造美的激情。这种激情让他不得安宁,不停地催促着他。他是个永远在路上的朝圣者,昼夜思慕着某个神圣的地方,而他体内的魔鬼是那么的冷酷无情。有的人非常渴望真理,为了得到它,他们不惜彻底毁掉自己的生活。”

我被“有的人非常渴望真理,为了得到它,他们不惜彻底毁掉自己的生活”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当初我把公众号的名字设置成“我们不能失去信仰”的时候,就是为了让自己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要拥有我自己的信仰,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人用生命去捍卫了我同样信奉的灵魂真谛的时候,我怎么会不热血沸腾呢?

这大概也是另一个为什么我看完全文跟朋友说我想哭的原因吧!

同样,书中值得我们深思的不仅仅这一点,包括作者第一人称的叙述者方式,严谨而克制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以致于不让其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德克•斯特罗夫这个能干善良却可悲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对孤独和男女爱情观点的见解;对人性极端到令人生畏的刻画……

真的我不禁再次感叹,毛姆真的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最后,以毛姆的一段话结尾,并以此和每一位热爱创作的伙伴共勉。

“作家追求的回报应该是挥洒文字的快乐和传播思想的惬意,至于其他的,那就随便吧,别去在意赞美或诋毁、失败或成功。”

晚安。

【图文原创】

欢迎关注

我们不能失去信仰

栋翷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我抓到了‘月亮’的一点点光”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