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秀色可餐”背后的文化内涵

讲到一道成语练习题,中间出现了“秀色可餐”这个词语,给学生说了说。

“秀色可餐”这个成语来自晋代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那里面描写到一个女子,说她“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后来就诞生了这么一个成语,用来指女子美丽的姿容,然后延伸到风景的美丽。

成语中的“餐”是什么意思?它是个动词,就是“吃”。这个成语看似简单,却很好地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一贯的思想:什么东西好,以能不能吃来衡量;什么东西好,就想着把它吃了;即使不能吃的东西,也要用上一个“吃”字,来表现那种垂涎三尺的神往。

“吃”说到底,就是满足个人的欲望,既然丽色和美景都可以吃,我们就可以窥见一种国民心理,那就是对美本身缺乏一种尊重和疏离,而是讲究实用。——我承认你是美的,但如果你这美的存在与我无关,那么,这就会成为我人生最大的缺憾,最好的结局,莫过于你为我所占有。而这个“占有”就是“吃”。低俗的人如阿Q,知道秀才娘子的宁氏床很美很好用,就想着把它搬到土谷祠里来;高雅的人如张大千,看到敦煌壁画很美很有艺术性,就把它取下来为自己所收藏;普通之人如一般游客,来到某处,看到风景绝佳,就写一句“某某到此一游”,这么一来,就算是表明我到这里把它吃了,而我的名字留在这里它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我了。这个成语之所以很流行,原因也在这里:那个女子很美,但美是属于她自己的,或者从一个男性阴暗自私的心理出发,也可能是属于别的男人的,她美丽的可以吃,那么,结果只有一个,把她吃了,这美也就消失了,而美的消失是“我”造成的,那么,我满足了,至于其他人,他们会为美的消失有怎样的感觉,那就不关我的事儿了;美丽的风景也是,我觉得它可吃,倘若我能把它吃了,那么,它就属于我了,其他人看不到这样的风景,也不关我的事儿了。所以,要么独自吃,要么合伙吃,反正要把美的东西吃了,后果是不用计较的。我们常看到一种现象:有些美丽的东西,比如自然中鲜艳的花,我们把它采了;春风中翩跹的蝴蝶,我们抓来把它做成标本;河畔的一个有造型的石子,我们捡来把它束之高阁。似乎如果把它们放在自然里就等于是浪费,而只有“我”把它们全“餐”了,它们才能找到美的所在。但大家可以稍微想一想:一朵花,它更愿意的恐怕是被多数人欣赏吧?一只蝴蝶,它更愿意的恐怕是在空中像梦一样飘过吧?一个石子,它最愿意的恐怕是躺在河边听流水讲述故事吧?消灭了它自然的生命,让它来满足一己之私,自然伟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吗?

我们总是小家子气十足,总是按照农业社会的惯性思维考虑问题,而对于美缺乏一种尊重,一种敬畏。对于美丽的女子,我们不会想着保留这种美,让大家都来欣赏它;对于美丽的风景,不会想着呵护这种美,让大家都来欣赏它。我们最缺失的,就是让这世间所有的美都高贵起来,而我们则用一种仰望的眼光来享用它——看,是这样的美组成了这么一个世界,我为生活于这样的世界而感到愉悦。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秀色可餐”背后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