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闲说民国那些人和事”系列之罗家伦:大学使命在于创造一种新精神

罗家伦:大学使命在于创造一种新精神

史飞翔

现代中国,大学校长可谓多矣。但以一身先后担任清华、中山及中央大学三所校长,且皆有建树,那就只有罗家伦了。

罗家伦(1897~1969),现代教育家。字志希,浙江绍兴人。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1920年赴欧美留学。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6年学成回国,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出任清华学校首任校长,使清华大学由教会学校转为国立大学。

罗家伦在清华任上做的第一件事是整顿师资。罗家伦上任后对清华的师资队伍非常不满,将原有的55位教师一下子解聘了33位。十几名外教一口气解聘了6个。此举一下子引起了“地震”。那些落聘了的教师,包括外教,大吵大闹,甚至闹到领事馆。但罗家伦丝毫不为所动。在就职典礼上,他一再重申:“我认为罗致良好的教师,是大学校长的第一个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罗家伦可谓不择手段。在解聘那些不学无术教师的同时,罗家伦又千方百计地为清华新聘了二十余名年富力强的青年教授,这些人日后都成为清华大学的骨干力量。

罗家伦在清华担任校长的同时还兼任历史系主任。为了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接替他出任系主任,罗家伦是费尽了心思。当时大家比较看好的人选是朱希祖。

朱希祖是章太炎的门生,在学界属于老字辈,学问精深,久负盛名。更重要的是,他早在北大时就是罗家伦的老师。按说,罗家伦完全可以送个人情,将他的老师推为系主任。但罗家伦没有。罗家伦有他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作大学校长对于教师的职位和学生的学籍两项,是绝对不能做人情的。”罗家伦认为,如果老派的朱希祖做了系主任,那么此系肯定是没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那么,究竟该选谁呢?罗家伦绞尽脑汁。1929年的时候,罗家伦突然想到他昔日的老友,如今南开大学的文科主任蒋廷黻。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想到后,罗家伦立即付诸行动。他前往南开大学亲自去请蒋廷黻。蒋廷黻当然不肯,因为此刻他可是南开的台柱子,怎么能走呢?罗家伦不厌其烦地说,来清华吧。蒋廷黻说,不。罗家伦说,来吧,我们需要你!蒋廷黻仍是拒绝。罗家伦不甘心,死缠硬磨,但蒋廷黻始终不松口。这时,罗家伦说,你不答应,我就待在你家不走。结果罗家伦真的赖在蒋家不走。晚上,月亮升起来了,蟋蟀也叫了,已是深更半夜了,但罗家伦还是不走。到了子夜,罗家伦仍是挺在哪儿。蒋廷黻实在熬不住了,对罗家伦说,我要休息了。罗说:“你不答应,我就不走……”沉默了许久之后,蒋廷黻终于说:“好吧!”

罗家伦在清华的此番作为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尊敬。陈寅恪乃学界泰斗,向来孤傲,但他对罗家伦却独有好感。一日,陈寅恪正与人聊天,罗家伦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他的代表作《科学与玄学》。陈寅恪看了很高兴,就说:“志希(罗家伦的字),我要送你一副对子: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罗家伦大悦。陈寅恪接着又说:“再送你一个匾额,‘儒将风流’。”罗家伦不解,就问陈寅恪,“我是读书人,向来严谨,何来‘儒将’,又何来‘儒将风流’”?陈寅恪笑道:“你北伐时官拜少将,可不是儒将?你刚娶了漂亮妻子,难道不是风流?”众人哈哈大笑。罗家伦也大为高兴。

两年后罗家伦黯然地离开了清华。当时陈寅恪对人说:“志希在清华,使清华正式成为一所国立大学,功德是很高的。不论这点,像志希这样的校长,在清华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能得到陈寅恪如此高的评价,足见罗家伦执掌清华的功绩。

罗家伦认为,办理大学不仅是来办理大学普通的行政事务而已,一定要把一个大学的使命认清,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精神,养成一种新的风气,以达到一个大学对于民族的使命。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闲说民国那些人和事”系列之罗家伦:大学使命在于创造一种新精神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