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谈“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后面的第二部车子),招摇市过之。”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觉得卫国也不是他的理想之地,卫灵公也不是个理想之君,叹出了“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这句话,之后就离开了卫国。

在《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春秋战国》一书中,在前面的故事情节里又补充了一个细节,说: 南子还不时回过头来,朝着孔丘妩媚一笑。满街的老百姓都指指点点,搞得孔丘面红耳赤,于是就说了这句“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那这里,这句话就是针对南子说的,而不是卫灵公。

此句话,在《论语·子罕篇》中有记载。

我们再看《论语·雍也篇》里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发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为什么孔子见南子,子路会很不开心呢?

说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嫁给卫灵公。南子生性淫乱,开始与宋国公子朝私通。卫灵公不加阻止,反而纵容南子,召公子朝与其在洮地相会。卫灵公的太子蒯聩知道南子私通之事后,非常愤怒,便和家臣戏阳速商量,在朝见南子时趁机刺杀她。结果戏阳速反悔没有行动,被南子所察觉,蒯聩于是逃亡宋国,卫灵公将蒯聩党羽全部赶走。

如此可见,南子是个极其风骚的女人,而卫灵公呢?可能是因为自身年龄大了,性能力下降,也就成了不怕戴绿帽子的男人了,(某种意义上,更符合爱的原则)。

南子听说孔子身长九尺,玉树临风,而且学识渊博,就动了凡心,在卫灵公面前提出要见孔丘。而卫灵公是真爱这个南子,当然就答应了。可是孔子却推辞不敢见。使者就直言这是南子亲自要见他的,让孔子别不识抬举。

史书只记载说:孔丘跟着使者来到后宫,进门之后,面朝北行稽首之礼。南子从帷帐中行拜礼两次,身上的佩玉叮当作响。

至于是否发生了其他什么事情,任由读者发挥想象。回来之后,学生们就围着孔丘问这问那。估计问的内容大概是:南子真得很美吗?她对您老人家怎么了没有?您有没有对她产生什么想法?做了什么没有?等等无聊却又符合人性的话题。这些问题肯定弄得孔子面色潮红,不要意思。就说了一句:我本来是不想见她的,既然见了便以礼相答。

这句话就把性格暴躁的仲由,也就是子路,给惹毛了。子路很不高兴,认为老师没有给学生坦诚相告,没有回答出大家好奇的问题。这个时候孔子也着急了,就对天发誓:我如果没对大家坦诚,就让上天厌弃我吧!

所谓上天厌弃,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出门让车撞死之类的。这个誓言,不可谓不毒。老师都这样了,那学生们只得作罢。

其实,到底发生什么了?毕竟孔子和南子私底下相约,史官也不可能在旁边,故无从记录。后人又因为孔子毕竟是圣人,也发了毒誓,对其中见面也就不好生发了。

我想,不管发生什么,在孔子心中,见南子本就是无礼,他是顶着压力和心有所求去见南子的。当时卫国的实际权力操控者是南子,如果他不答应见南子,恐怕自己和弟子不能为卫国所容。在孔子心中,非礼之事是不能听,不能言,不能视,不能动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见南子都是无礼的,何况见过之后的内容,那就更是无礼。就如数学中命题都是假的,那后续的结论还能真吗?

如此看来,孔子是在维护他心中的礼,才发的毒誓。换句话说,孔子为了心中的理想,宁可失去性命。这是符合孔子形象的。《论语·卫灵公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作为印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两人具体见面后,做了什么呢?在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里,替我们填补了一段想象:

孔子在厅堂跪等南子,有水漏滴答。反衬孔子等待的焦急与不安。因为他真得无法预料后面会发生什么。毕竟南子一是权力掌控者,二又是个风骚之人,对他君子形象,的确是个考验。

果不其然,南子一出场,就穿绿色孔雀服,民间俗言:骚孔雀。孔子不知是紧张地不敢抬头看,还是守护着他的“非礼勿视”。

图片

南子一开口,就让孔子无语。“听说你讲仁者爱人,不知道你的那个人里面有没有我这种名声不好的女人。”

孔子始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真得很难。回答有,那孔子很明显在阿谀奉承,回答没有,南子很有可能会动怒。同时,孔子也可能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的仁者爱人里的人,到底都有哪些人呢?

紧接着,南子通过《诗经》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用语言和简易行为来挑逗孔子,诱惑孔子。孔子是圣人,但孔子也是人,他有人性的良知,也有人情的七情六欲。这对孔子真是个挑战。

南子拜孔子为师,学《诗经》,孔子拒绝,推荐了弟子卜商。并总结了《诗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同时,孔子在这里说出了: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南子这个时候问了一句:您真把做君子当做毕生追求吗?

孔子回答: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听此语,南子对孔子肃然起敬,说道: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说实话,我默读此句无数遍,终不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是什么。

也许南子和夫子有共同的痛苦。身在男权当道的社会,身为女子的南子,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想改变这个乱世,她能怎么样?只有牺牲自己的名节,凭借着相貌和智慧,登上政治舞台,来改变乱世。在别人眼里,她是个伤风败俗的女人,可这背后的痛苦和心酸又有几人懂的?她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名节。可是天下的百姓却误解着嘲讽着她,即便如此,她依旧坚守着自己的政治梦想,不理睬世人的言语。

若如此,她与孔子就有着共情。孔子为天下百姓谋求幸福之道,可是却被世人不理解,嘲笑着他。孔子不管不顾,依旧坚定自己的梦想,铿锵有力地来一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大有一种佛家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慷慨悲壮。

所以当孔子听完南子说的那句话时,激动地久久俯首。而南子与之对拜,久久俯首。

看到这里的时候,内心澎湃起伏。这也是我今晚写作的动力。孔子所说的“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这句话不是说别人的,就是说南子的。而且是对南子的赞美。

《大学》有言:所谓诚其意者,如好好色。在南子内心里,是好德的,就如好色一般。南子被世人误解,就和孔子被世人误解一般。孔子在这里是夸赞南子,说,我在这个世上从未见过像您这样的女人,追求美德就如追求美色一般坦诚,出于内心。

孔子当是欣慰的,终于有人理解他了。故而《论语·学而篇》,开篇就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所学被君主赏识,得以施展,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是孔子没有这种快乐。

天下之大,又有几个人理解他呢?谁又是自己真正的知己朋友呢?仪封人?算一个。但真正理解他懂他的恐怕就是这个南子。怎能不让他内心激动和开心呢。

重要的是,南子能体会到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那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写文至此,我竟然泪流满面。烦您看完后,点个“在看”,愿我们从此相互懂得。

歪哥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谈“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