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书终究要有选择

工作后,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都在衰退的缘故,还是环境、心境的改变使然,对一些稍微带有理论阐述、哲学辨思的文字,读起来就觉得吃力,兴趣越来越变得索然,不想读、不想去思考、不愿意去理解,即使“装假”看了,也没有入脑入心。
也许,这就是自己一直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的终极原因。悲乎!
曾经也想着要改变,看了一些“软书”后,如小说、历史读物等,就想看看相关的“硬书”——带有一些理论和思想深度的著作,于是就买了很多相关联的书,结果大多数都是翻了几页,就放下了。
记得有一次看完了小明哥买的刘小枫《沉重的肉身》,觉得里面的几篇文章相当不错,随后就搜罗了刘小枫其它的书,貌似有七八本,全部买了下来,如《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圣灵降临的叙事》《拣尽寒枝》等,还专门挑了个风和日丽的中午,准备饕餮一番,结果才看了《诗化哲学》几页,就备受打击,完全get不到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大概是对一个哲学素养几乎为零的人,读那种书无疑是聋子听音乐,哑巴看话剧,痛苦无比,于是那厚厚的一摞书立刻就变成了高雅的装饰品。
刚上大学时,记得哪个老师对哈耶克赞口不绝,一时心血来潮,一口气买了他几乎所有的著作,可惜因为自己的修炼不够,内功不深,理解不了书中的内容。这个疑问我曾请教过小明哥,小明哥说有的书需要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积累才能看得懂。当时,我还不信那个邪,硬掰着眼皮把《通往奴役之路》看完了,虽然没有理解,但总算是看完了,不过其他的书随后也被束之高阁。
前段时间,看了戴锦华老师的一些文章,加上贾樟柯的书影响,便想对电影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于是买了她的《昨日之岛》等两三本书电影评论的书。拿到书后,第一次看了20多面,不知不觉睡着了;下午又翻了翻,仍然像催眠一样,睡了一大觉。我努力地尝试着理解她的电影语言:子艺术、他者的自我、叙述段落、能指、隐性书写、主体结构、父子秩序、循环表象……专业术语太多,有的结合上下文,大致还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有的在我看来是“生词”“病句”,完全理解不了。所以,有的段落读起来很吃力,需要思维高度活跃,大脑飞速运转,才能跟上她的叙述节奏;有的论述看完了仍然是云里雾里——作为一个重度的思维懒惰者,被催眠了也就正常了。最后不得不放弃阅读,大概这几本书也摆脱不了《诗化哲学》的命运。
图片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几年买的书确实不少,但真正看进去了的,还是那些初级、入门级的书籍,想把自己的阅读品味提升一个档次,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饱满,越来越觉得力有不逮,时间、精力不允许,环境、氛围掣肘,思维能力、专业积累亦有短板,中年人的悲伤大致如此。
貌似现在我终于服气了小明哥说的那句话。
昨日与还在上大学的侄女聊天,她说很羡慕我现在的生活,我批评了她,我说大学时光是人的记忆力、理解力最强的时候,而且学生只需要只专心致志做一件事那就是读书学习就可以了,时间充裕、精力充沛,每天无忧无虑,多好啊,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杂志,可以翻自己想翻的书,可以读自己想读的文章,可以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这样的生活才让人羡慕。她满脸疑惑地看着我,欲言又止,这个场景又让我想起了我同学给我讲黑格尔哲学,讲完了,我仍一脸问号,“你讲的是啥?”
工作后和学生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无忧虑地读书,哪怕是最枯燥、最难懂的书都可以挑战;大概对现在的我来说,读书的功利性、目的性让我必须加以选择:读适合自己读的书,买自己一定会看而且看得进去的书。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书终究要有选择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