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给学生讲到一个问题。
骤风暴雪中,压抑许久的林冲愤怒复仇,杀死了陆谦、富安和差拨三人,但这样的复仇远远称不上快意——大抵快意者,指的是仇人被杀,心愿得偿,愤恨得消,从此拨云见日,生活另开生面。但对于林冲就不是这样,他的复仇是被逼之下的复仇,这几枪下去,仇倒是报了,但也同时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断绝了。报仇前林冲毫无精神准备,报仇后自然是一片冰冷的茫然,无路可走。
也许正应了“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林冲再一次碰到了柴进,并在柴进的安排下到了梁山。此前,林冲的人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逼上梁山”的过程,但无论是林冲,还是读者,都没有料到,他到了梁山,还遇到一段“逼下梁山”的经历。
当时梁山的首领白衣秀士王伦,是个落第的秀才,此人嫉贤妒能,生怕林冲的到来冲击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开始逼迫林冲下山。王伦逼迫林冲的手段分为两种,一种是软的,就是拿出金银来,找了一些占不住的理由含蓄地告诉林冲这里不想要他;等到朱贵、杜迁、宋万等人劝告以后,他又来硬的,让林冲“把一个投名状”来。这里面出现几句颇耐人寻味的对话:“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写。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要让林冲无缘无故去杀一个人,而杀的这个人是什么身份,是什么地位,是什么性别,是什么年龄,则不再讨论之列。以林冲的武艺,也就是说,除非你武功同样高强或可逃得性命,倘若你是一介平民,哪怕你忠厚老实,哪怕你遵纪守法,哪怕你家贫如洗,哪怕你上有老下有小,哪怕你是一个像曾子那样的孝子,哪怕你是像颜回那样的贤士,只要你不走运经过梁山脚下,碰到走投无路的林冲,都在可杀之列。
而从朱贵的口里可以得知,只要是想入伙的“好汉”,都必须交纳这个“投名状”。不要说是梁山,当时占山为王、入草为寇的很多,入伙的更是比比皆是,那么,这些人都要交“投名状”,当然都要毫无来由地杀人。而按常理推测,去入伙的人很少是成群结队的,一般都是单打独斗;可那些应该被杀的贪官污吏断然是不会一个人没事干了去到盗贼出没的山下送死的。所以,被当作“投名状”杀死的,只能是那些为了生计辛苦奔波的普通百姓。
知道要面对的是这样的普通百姓,那么,林冲杀还是不杀?林冲的回答是:“这事也不难,林冲便下山去等。只怕没人过。”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杀”。
但我们分明知道,在此前,林冲并不是一个毫无原则地杀人的人。到此为止,他只杀过三个人,但那都是卑劣无耻之人,是逼迫他、谋害他的人,是他所认为的元凶的爪牙,是不得不杀的人。那么,他现在为什么会别无他念地杀一个无辜者呢?答案只有一个——他别无选择。此时的林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唯一可以寄身的地方就是梁山,而梁山偏偏提出这样不合常理的要求,他只能遵守。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林冲的一生,遭遇了两次被逼。一次来自高俅,一次来自梁山;也可以说,一次来自黑暗的恶势力,一次来自盗寇。以高俅为首的当时社会的邪恶势力,搞得林冲家破人亡,走投无路,让他告别了原先“在京师做教头,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喝酒”的小康生活,毁灭了他的幸福家庭,断绝了他的功名利禄之思,最后无可奈何之下落草为寇。这可以说是逼迫林冲走上了一条他本来不想走的人生之路。但无论如何,此时的林冲作为一个人还是正常的,他丧失的,是他的家庭,他的事业,他的理想。但到达梁山后的这一逼,则将他彻底地扭曲了,异化了,这一步踏出去,改变的,却是他整个的精神和思想。精神和思想被扭曲异化以后,他就彻底地告别了当初的自我,而变成一个为了保持生命而不顾任何原则的人——不讲道义,不讲理性,不顾规则,不顾同类。起先,他为了复仇,而在无法寻求法律支持下铤而走险,而这时,他为了生存,却将他人的性命当作自己寻求活下去的凭借。直到这时,我们才可以说,来自各个方面的逼迫才得已圆满——他将一个有追求、有理智、有节制、有原则、有坚守的人,最终逼到了为了个别人的规则而不再讲求普世的规则的人。
而林冲,分明是比较单纯的,他所认为的“投名状”,不过是一字纸书罢了。这可以说是基于他旧有的认识。用字来写的“投名状”,那或多或少还是正常的,而事实却逼着他抛弃所有的修养,所有的见解,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经验,直面血淋淋的现实。
就这样,一个本来拥有起码的尊重生命的意识的人,最终走向了彻底的背反,而那个规则则还沿袭下来,吞噬着我们的文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传统。